网上有许多在设计院工作的朋友,对于去地产公司这件事情非常有兴趣,非常想了解;也有朋友问笔者是为何去了地产公司。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现在朝露试着从自己的亲身经历的角度,把自己的走过的这一小段路程记录下来与各位分享,希望能有参考价值。
一、结构设计师的第七年是个坎
为什么偏偏是第七年?好像其实没有特别的依据,只是朝露在第七年的时候,大致情况是这样的:在工作上,技术积累到达一定程度,注册也勉强拿了下来,对于一般的结构设计工作而言,算得上可以独当一面了。
这个时候和很多的同行的想法一样,来到了人生的一个路口:一方面,单位领导安排我以第一负责人身份带团队,做项目,挑大梁;另外一方面,面对外面花花世界的吸引,难免没有想法,跃跃欲试。
当时走了一条很稳妥的路,先自己挂章做了一年工程,试一试自己说了算的感觉,蹭一点经验,再做决定不迟。
但这一年下来,朝露坚定了离开的心。
第一,朝露意识到,受限于单位项目的质量,自己很难在技术上有实质性提高的机会,只剩下赚重复劳动的钱,仿佛一眼就可以看到自己10年后的样子,好像特别无趣。这一点至今我也觉得自己是判断正确的。
第二,以第一负责人带小团队做项目,确实感到了空前的压力,朝露不是惧怕自己能力不够,而是比较憷当时单位的技术管控流程:1、自己是特别小心的人,但自己团队中的小朋友们的出手质量,是需要严格校核、审核才行,但感觉到当时的这个管理系统没有提供有力的支持;2、作为龙头的建筑老大,迫于市场压力,迎合甲方需求经常反复,这可苦了结构兄弟,确实折腾得让人身心憔悴,但也无力改变。这个判断至今也觉得在理。
第三,这一点也是非常实际的,广大结构设计从业者都深受煎熬的问题,加班时间太多,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这个矛盾会变得很尖锐。朝露老婆(彩虹)一次带小朋友去公园玩,别的小朋友都有爸爸陪着,而我必须加班出图,于是小朋友自己一个人形单影只的,在公园的泥地上面用木棍挑土无趣的玩耍;听到老婆说这个事情,朝露的心真的非常疼。这是朝露毅然告别设计的最大原因,永远也不后悔,也告诫同行,如果你正在面对这样的困难,请选择让自己有更多时间陪孩子的路,没有什么比家人更重要,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了。
这个决定也有可惜的一面。如前面的文章所说,朝露当时的认知是没有提高的。就是完全没有意识到,从自己单干,到带一个小团队,当个小头目,这是一个锻炼管理能力的绝好机会,但我把这个事情看成了一种负担:又要管理人分配任务,又要技术把关,又要画图,但收入好像并没有对应的明显提高。这个点是离开设计院最大的舍弃:因为一个人的职业生涯的成长,必须要经历熟悉管理的过程,哪怕只带一个人,都是和自己在最底层岗位单打独斗有着本质的不同;而在当时的情况下离开设计院,失去这次本来到手的管理机会,再到地产时,又得从基层单打独斗的做起,迫使朝露又用了几年时间,现在才勉强重新回到管理角色,这不得不说,绕了很大很大的一个圈。
为什么偏偏是第七年?现在看回去似乎有点规律。
首先结构专业自身的特点是对经验积累要求较高,不像建筑,要求创造力比较强,可以天马行空的发挥;结构没有一定的工作年限,是无法有说服力的。而第七年的时候,正常情况下,基本能完成一般的技术积累,若是能考出注册,心理更有底。直到这个时候,才有那么一点点选择的本钱。
其次,第七年时,身体状况不再适应长时间高强度的加班,随着家庭生活迎来变化,也对自己的时间分配有了刚性的需求,这时我们必须做出变化。不管是走管理路线,还是去地产,还是去其他领域,我们的初衷或者更理想的生活状态是,在能保持持续的积累和一定收入水平上,适当减少工作时间,有更多的私人时间。
第七年,何去何从,关键就是看哪条道路能满足此刻的个人生活诉求,简而言之,就是是否能过上我们想要的生活。
二、工作多少年的设计师适合到地产做设计管理
朝露先把自己的情况做一个分享。
毕业就直接进地产?
由于完全没有设计技术经验,这种情况下,到地产肯定不能指望走技术路线,走管理路径是大概率的事件;当然,在地产做管理中也少不了一定的技术知识,所以工作过程中必须持续积累和补充。像有些知名房企,找高校毕业生做储备干部,肯定不是指望他们有设计背景和技术经验,而更加看重综合能力和发展潜能。
至于这条路好不好走,朝露听过一个身边的案例,原设计院的一同事,他同寝室的哥们儿毕业直接去了当时的华润,同样的工作时间下来,这同事还只是个苦哈哈的画图匠,但他的那哥们,当了西南片区的某管理高层,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可谓云泥之别。
但必须注意的是,这是在特定行业时间点,对于特定人的个例:现在的情况又不一样,行业环境发生了大的变化;同时每个人就很不一样,即使在那个时间点,去到地产的土木同行,就一定能混的好?更多是看个人努力和悟性。
工作三五年进地产?还是工作七八年进地产?
在今天的形式下,朝露的建议只能是,如果你已经想好了要去的地产公司的话,不管你是工作三年还是七年,要去就早点去。因为从圈子里感受到的信息,由于竞争越来越激烈,地产公司招人选择越来越有余地,一般情况下,很难招收没有地产工作经验的设计人。所以,如果想好了,下了决心,要做就是现在。
工作时间短,劣势就是技术背景不够硬,要企及地产技术路线的高级职位就比较困难。但同样是有优势的,你在设计上积累的技术,哪怕是只有一点点,她是会永远跟着你走,并在工作中会潜移默化发生作用;同时,由于地产和设计院的工作方式和要求,完全是不一样的(后面笔者会展开说一下),年轻一点的人,没有特别的思维定式,对于这样的转变来得更快。
工作时间长的人,其优劣势正好相反,不再赘述。而对于这类朋友,要提醒的是,尽管设计和地产有很大的不同,但如果去地产的话,一定要确保自己的专业优势能充分的体现价值,简言之,就是和地产谈的收入和岗位等级一定要充分匹配:结构人实诚,不太愿意吹嘘来抬高身价,但也不要廉价的卖掉自己。朝露曾经吃过这个亏,所以一路走来,也是跌跌撞撞,浪费了一点时间。
最后,朝露不负责的建议,如果想去地产闯一闯的,下了决心,就尽快去吧!
未来需要复合型人才,去地产会让一个单纯的,人畜无害的结构设计师,练就一身综合的武艺。不能保证就一定有多成功,但会是完全不同的生活体验。
记得朝露刚去地产时,告别了设计院那种加班到很晚,上班又很晚的生活节奏,而开启了朝九晚五的生活模式,内心是非常触动的:早上走在CBD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心情如此的激动,难以平复,泪水湿润了眼眶;看着这人来人往,和路人插肩而过,目光交错,仿佛这个城市的呼吸吹打在朝露身上。
当时就认定,精彩的人生,应该就从这里开始吧!
是的,朝露差不多验证了这个事情。
希望你们也能做到。
三、地产设计管理究竟有什么不同
和设计院相比,地产公司有许多不同,以下就朝露有限的理解和认知,就岗位要求、成长、收入、前景几个有限方面,做一简单的罗列。
1、岗位要求。
对结构专业,可以不夸张的说,从设计跳到管理,跨度是非常大的。
结构作为一个配合专业,在设计口,只能看到一个点,当然这个点的纵向深度是比较深,但横向广度就差了。地产公司的工作,会涉及到这个行业的更大的链条,就是从一点变到了一条线。对接的部门,上游有营销策划、招采,平行的有成本、外联,下游为工程部供给图纸,确保进度,行政部门会一天到晚给在念经:培训、考核、填表等等。涉及的部门很多,人员复杂度要高得多。
设计的朋友刚去的时候,除了有技术底子之外,对于新的工作方式的适应,与新的同事的有效沟通,新的领域的知识的熟悉,都还比较陌生,这个应该是最有顾虑也是最值得顾虑的地方。
在这个问题上,建筑专业确实特别容易过度,因为就设计院和设计管理中心的对接而言,就是建筑的项目负责人和设计管理中心负责人一对一的协作的过程,地产那套东西,建筑专业在设计院也是较全面的进行了接触。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是建筑的优势--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参看另外一篇文章:《一次思想之旅:突破设计之痛》。
2、成长预期。
朝露猜想,在设计院想跳地产的朋友,焦虑的基本点,在于成长焦虑吧。
如果上面的猜想成立的话,那么对于结构专业而言,去地产的成长是非常多的。
第一个问题中提的一大堆不熟悉的东西,是新东西吧,你去了,就能学到。这些东西也绝对不是高科技,可以放心:我们结构工程师能把这样那样的复杂的工程书籍都能消化,这些东西不会觉得难。但我们要重视:想想这一堆东西好像是比较杂乱,拔高一点说,你学到的是公司的管理运作,整个行业链条的认识,各个相关领域的知识,最后还有特别特别重要的,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沟通协作的能力。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套东西学好了,就算不懂技术,只要具备战略视野,理论上,毫不夸张的说,你可以当总裁了~~
再回到说技术成长,地产也有天然的优势。因为甲方角度的原因,合作乙方为了搞好关系,顺利推进项目,掏心掏肺的会把技术的东西嚼碎了给你,这个时候,只要你足够用心,打个比喻,你就像在一个大学里面进修一样。如果你对追求技术有颗执着的心,没有比这更好的地方了。
上面列举的两点,一般情况下,在设计院是无法接触和学习到的。还是比较有吸引力吧。
3、收入情况。
地产公司实行的年薪制,一年就那么多,一般平时发70~90%发到12个月,其余的季度和年底发。现在行情不好后,除了销售部门外,设计部门一般没有什么年终奖金。此外,福利就是有车补、餐补、公积金等等。
员工与员工之间,薪酬全部保密,有规定不能打听,有的公司甚至会因为泄密这个事情会开除人。即使是完全一样的岗位,薪酬也有出入,即同工不同酬,所以不要打听同事的收入,多了少了都不舒服。收入只要达到了自己的心理需求,建议更多看重成长机遇,没有必要去打听和在意这个事情。
和设计收入相比,收入就比较稳定了;根据职位,如一般结构工程师、结构主管、结构经理、结构总监,据笔者不负责的数据,在15~60之间。
4、前景。
能看到的前景,就是从一般的工程师,一步一步朝上走,到总监,基本是这个专业岗位的天花板了。
如果还要继续向上走,那就是高层管理路线了。先是设计部门负责人,乃至像副总经理、副总裁、总裁。这些高级职位,从营销路线来的要多一些,但我们不是没有可能。因为我们学结构的人,虽然创造性差了点点,但思维缜密,做管理,是可以比建筑专业或其他专业部门那种自带发散性的思维可靠的多,可以把工作管理的井井有条,滴水不漏。
如果你问朝露准备如何走上上升的通道?
这是朝露在琢磨的事情,我会把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不定期给大家汇报,请大家持续关注和支持。
5、最后说一下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好。
猎头经常给朝露推荐的时候,就用某某大公司怎样怎样做诱饵,似乎大公司就是好。但朝露有不同的意见。
大公司确实有非常成熟的管理流程,操作非常规范;但也正以为如此,留给个人的发挥余地不多,像个螺丝钉一样,学习的东西也不会多。
更关键的是,随着全新时代大潮的到来,地产大公司的传统管理方式,是否还能适应,朝露真的是在心里头打了个问号;新的环境,好多东西需要创新,新的时代,从公司到个人,都需要变革。
实话实说,朝露待过的几家公司都不算太大的公司,但得到的成长,自认为是比较大的,因为小公司可以会让你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不同的东西,培养你各方面的技能。
特别幸运的是,朝露现在的东家正蓄积好了力量,进入了做大做强的快速通道,这让朝露有幸体会到那么一点星汉灿烂、波澜壮阔的时代变迁,有摧枯拉朽一般的气势。
笔者写过一篇文章中,不吝惜用最美的句子来赞美她:
“鲲鹏展翅,抟扶摇而上者,又何至于九万里。”
四、什么样的人适合到地产做设计管理
记得朝露在考虑去地产的比较大的一个顾虑,就是不断的问,自己的性格是否适合去公司?传言总是这么说:设计院这个小江湖,人际关系相对来说,简单多了;到了公司可就复杂远了去了。
还是以个人经验为例分享一下。
朝露是之前什么样的人呢?
现在都能清晰的想得起:读书时,就是一个成绩不错,但比较孤僻而没有什么朋友的人;到了设计院,好像这份工作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样,每天上班除了吃饭时间,也不太和同事交谈,带着个耳机就对着图纸磕。
朝露是不是一个非常内向而不善交际的人?当时就是这么看待自己的。不仅如此,周围的同事也是这么看待,以至于,在刚听说朝露已经提交辞呈的时候,一个好心的大姐,马上电话打给我,非常吃惊的问我为什么要走,言下之意,你知道你自己的性格么?你想清楚了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烫人么?朝露还是好言谢绝了她的建议,但你们可以想象,本来就没有底的内心,底掉得更深了。。。
朝露现在有什么转变呢?
我觉得我根本不是之前的那个内向腼腆的人,原来,我可以是,或者本来就是那么活跃而有意思的一个人啊,这个世界上的独一份,不二家的独立的灵魂!从孤僻到变得开朗;从内向变得喜欢交流;从只喜欢和图纸技术打交道,到变得更喜欢和人打交道;从无趣的一个人变得有如此的好奇心;天,我简直快要爱上现在的自己了。若要朝露认真的说,到底是本来就是这样一个人,还是,经历让自己发生了改变,我觉的都有,其中经历让我进步的比重更大,后面会有专门的文章给各位分享。
针对具体某个人,朝露无法给你一个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情况太不一样了,我们小时候都听过小马过河的故事--那么简单的故事,却富有那么大的道理。
如果你此刻还在纠结和犹豫,朝露愿意给一个善意的煽动:只要你不是非常死板的人,不是不爱动脑筋的人,不是一个不愿改变的人,我们都要相信我们做设计的这群人素质是相对较高的,这种素质也要匹配我们的自信,那就是,在整个职业生涯的维度上看,不管我们去哪个领域,我们肯定是、或必将是那匹骏马,而不是那只小松鼠吧!
纠结和犹豫,其原因是我们内心的驱动;拥有这种驱动,说明我们是期待改变的人。
这本身就已经预示了一种改变在发生。
五、什么样的情况谨慎考虑去地产
1、个体性格的原因
设计院的工作环境相比较于地产公司要单纯得多,对于性格单纯的设计师而言,适应起来没有那么闹心。
这个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也有不少朋友在网上咨询过我(详最后的补充的问答内容)。
且不说地产的工作环境是否有那么复杂,只说地产的工作岗位要求,就是需要你是一个善于打交道的人,因为这个岗位的工作本质之一就是信息的协同沟通,做不好的话,个人的努力没有任何意义,接近于瞎忙。
如果对自己的认知定位是非常准确的,确认了自己只适合单纯点的工作环境,这样才快乐和舒适,那么你没有必要冒这个险。
2、个体志向爱好的原因
在与网友的沟通中,也有好些是,原本就喜欢结构设计,通过自己的结构设计工作的精进,实现建筑师的最终呈现,这让他觉得最有成就感。
看到这样的朋友,朝露非常高兴,也很羡慕。因为自己的爱好和工作统一的时候,可以迸发出无穷的动力,这种朋友必然是能做好设计的--这样的人很幸福。
这个行业需要这样的设计人,加油!
3、 机会成本
还有相当一部分朋友,正在做着设计,但也不反对甚至向往着要转向地产设计管理,只是这个选择对于个人而言太过重要,所以比较纠结。
这种问题到了朝露这里,个人意见一般如下所述,请谨慎参考:
第一,行业在下行,我们的职业道路应该尽量避免试错,那么以什么标准来判定,就是对每个个体具体情况下,做出选择的机会成本的高低;
第二,比如,设计院的环境本来就利于自己的技术积累和成长,那就一门心思待着磕技术。在我看来,在设计院的技术快速成长机会,其稀缺性是高于去地产管理岗位的--结构设计师类似于游戏中魔法系的角色,一开始很苦逼,但一旦有机会把经验积累升级到位,会特别NB。
所以,这种情况下,权衡清楚你的机会成本,再做决定。
六、是否决定去地产做设计管理?再做一次理性分析
我们不妨尝试用SWOT方法,再做一次理性分析。
就大的外部因素,即行业形势,是好呢,还是不好呢,还是真的不好呢?朝露没有那样的大局观,无法评论。但很大部分的我们都还是要在这个圈子里头继续找饭吃,那么,行业的大环境既然无法改变,那么对每个人也是公平的。
就小一点的外部形势看,你所在的设计公司,是什么样子,对你个体有什么机遇和挑战。这个只有你最清楚,试着梳理记录下来。
自己个体的优势和弱点,朝露也帮不上忙了,也请自己再次梳理下吧:知识、技术、技能等等一个也不要拉下。
如果之前,是朝露鼓动了你换工作,你的想法,可能是冲动的,非理性的。那么现在,你有了这个SWOT分析结果,你可以做出有说服力的判断。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孔圣人的话,你值得听。
七、临行之前朝露再赠宝剑
你是否已经决定了启程?临行之前,朝露赠与你价值之剑。
设计人到地产,其他什么都不会,也不可怕,因为价值之剑,已经随你而动,只等你来挥舞。
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自身的技术价值:设计技术方案决定了整个项目投资的70%以上,技术口对于项目的贡献,有四两拨千斤的不可取代的优势。
朝露在之前的地产公司工作中,因为对一个技术参数的优化,对,就一个参数,整个项目节约的钢筋混凝土折算成当时的价值,在两千多万元!当然,在今天材料价格下滑的背景下,也有大约接近两千万(这有种持有股票的感觉)。
你有没有得到朝露的讯息?
而现在朝露在一次部门的公开分享中,开玩笑的说道:自己设立了一个小目标,那就是,在不折损项目其他价值的前提下,结构成本节约一个亿。他们都笑了,但朝露是很认真的在做这个事情;这个目标不遥远,指日可待。
一个亿!还不够臭屁,还不够作为职业资本么?
朝露能做到,你也能。
价值之剑,请紧紧握好,她会让你所向披靡。
最后,真的要走?
且听朝露为你吟诗一首: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八、写在最后
写到这里,有读者会觉得朝露前后都在说好话,是一罐浓浓的鸡汤啊:对做设计的朋友也在鼓励;对从设计到地产的朋友,也在鼓励;你到底要表达什么呢?
朝露会在后面的文章中,试着用自己的理解和实践,和大家分享朝露脑海中的回响:
设计和地产设计管理就是一定是割裂的,对立的么?还是说,是互补和相通的?
建筑行业到其他行业,是彼此泾渭分明的么?还是可以有条件的发生转换?
辛勤工作和幸福生活,是对立和矛盾的么?还是万事万物都彼此联系和融通?
最后,朝露为什么想写,想表达?
因为,朝露和大家是同一群人,我们有类似价值观,有相通的生命体验;
因为,朝露觉得,我们这群人,应该打起精神来面对现在和未来,不管好与坏,都不要像现在看到的这么焦虑和颓废;
因为,朝露和大家一样,都有一颗燃烧的心,都不甘平凡,都想做一些改变。
“我想超越这平凡的生活
注定现在暂时漂泊
无法停止我内心的狂热
对未来的执著”
欢迎光临 52监测网 (http://bbs.52jiance.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