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监测网

标题: BIM+GIS助力于智慧工程信息化管理平台 [打印本页]

作者: 天玑科技北斗星    时间: 2021-4-21 20:30
标题: BIM+GIS助力于智慧工程信息化管理平台
BIM+GIS助力于智慧工程信息化管理平台
信息化是培育交通运输发展新动力的重要引擎,是新时期实现交通行业产业升级和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交通信息化建设将本着“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应用主导、面向市场、安全可靠、务求实效”的基本方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交通产业升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BIM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涉及工程项目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全生命周期的技术和管理创新,近几年在公路工程领域的应用取得了迅猛发展,为公路工程建设的信息化、可视化管理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是实现交通信息化的有效手段。

BIM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BIM技术于2002年进入中国,目前在工程建设领域应用BIM已经成为主流,建筑、铁路等领域均已将BIM列为行业主要发展方向,并初步建立了行业标准体系。公路交通领域BIM技术应用推广相对滞后,交通运输部在2016年将BIM技术列为十个重大技术方向之首,并在2017年底发布指导意见,全面推进BIM技术在公路水运工程中的应用。

目前,利用BIM建模与模型应用技术,发挥BIM模型的三维可视化优势,对工程进行图纸复核、碰撞检查、模拟验证、协调性检验、可视化技术交底等,已在公路工程建设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提升了工程的建造水平,为实现工程的精益建造提供了技术支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工程管理中,如何利用BIM技术的数据协同共享优势,通过BIM与云计算、智能设备、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搭建基于BIM的工程建设信息协同管理平台,集成数据,达到信息共享、管理协同、提质增效的目的,为实现工程精益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是深度体现BIM应用价值和“BIM+”特点的重要方面,是BIM技术应用的主要发展趋势。

“智慧工程”,其实是一个数据化、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它通过强大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既可为安全生产提供即时的监测和检测,严格把好安全阀门,也可随时智能分析施工现场的扬尘、噪音、温度、湿度等实时数据,并予以相应的程序处理,确保有序施工、绿色施工。从而提高隐蔽工程施工质量和降低人工成本。

天玑科技主要面向北斗在工程智慧建造施工质量信息化领域开展工作,北斗工程智慧建造施工质量信息化系统是信息化理念在公路工程建设领域的行业具现,是一种崭新的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该系统涉及了公路施工流程中的各个方面,含智慧工地系统,质量进度管理系统,环保监管系统和安全预警预控系统四部分,涵盖路基工程,桥梁工程,路面工程三个重要工程部位,为公路建设安全监测提供了一套全覆盖、便捷性、信息化的大数据实时监控平台。

通过高精度北斗、传感器等工业物联网手段获取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关键信息,结合施工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隐蔽工程或关键工序质量管控。利用已有的GIS和BIM模型,在虚拟现实环境下与安装在施工机械或建筑物上的物联网终端采集到的工程信息大数据进行云计算、挖掘、分析,从而提高对工程信息以及施工情况的全方位的监控,发现生产、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隐患,实时预警、及时整改,改善工程质量,减少返工,保障工期进度,提高工作效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采用信息化手段对现有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进行改造,推动参建各方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提升,是政府监管机构的使命。同时,也为质量监管机构眼睛向内,不断挖潜,提高监管效率,弥补监管资源不足,闯出了一条新路。

项目正在工作的碎石桩、强夯机、振碾机、冲碾机、CFG(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等机械上都加装了几个“小物件”。这些“小物件”包括北斗定位天线、数据传输模块、激光测距传感器、测位移传感器等监测设备,机械类型不同,加装的设备也不同,可以有针对性地采集施工机具在作业过程中的工艺参数以及质量参数。

这些实时收集来的数据,在管理平台上自动转换成不同颜色的图形,异常数据“一目了然”。“比如,这台碎石桩上通过加装北斗定位天线、激光测距传感器和管理主机,采集了沉桩深度、打桩时长、反插次数等主要数据。”

碾压机械的碾压速度、碾压厚度、碾压遍数和压实度,强夯机的夯击次数、锤重、落距,碎石桩的地基处理点坐标、地基处理深度、进料量、拔桩反插次数……管理平台通过分析各项数据,实时发现工程中的薄弱点,为业主及监理、施工等部门进行重点检查提供依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管理平台就像一双无形的眼睛,全天不休地管理施工过程;而平台的分析功能就像是给工程做全身体检,发现哪个地方有毛病,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治疗。此外,管理平台的应用,还节省了现场管理、统计、试验、数据录入等方面的人工成本以及因重复检查、返工等带来的时间成本,“项目负责人跑现场也更有针对性了”。

施工质量有了量化指标,更加科学了,几乎不留管理死角,还能避免因监理人员水平高低带来的质量影响,与施工单位、业主单位沟通也更有依据、更加有效。






欢迎光临 52监测网 (http://bbs.52jiance.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