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监测网
标题: 「智慧工地」开始从虚转实 [打印本页]
作者: 近ij 时间: 2023-8-3 09:05
标题: 「智慧工地」开始从虚转实
本帖最后由 近ij 于 2023-8-3 09:05 编辑
当下建筑工地有一种现状,一线员工对智慧工地系统的上线大都怀着一种“抵触”的情绪。
究其原因,他们的心理活动一般有两方面。一是尽量“不要找我麻烦”,二是尽可能“给我提供好的赋能”。如果不能同时满足上述两者,他们只考虑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他们来看,智慧工地既没有让人数与设施减少,自己投入的精力又一样多,甚至还有所增加,所以表现更多的是无感。这仅仅是智慧工地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智慧工地本身而言,它弥补的是工程项目中间管理环节中的薄弱点。
传统工程项目的管理注重前端与后端。前端是合规性,如施工许可办理、专业方案策划等计划性事务;后端是项目验收,如临时设施、工程质量等多目标场景。然而,处于中间环节的工地管理过于粗放,且大多顶着安全与经济风险向前推进。根据品茗研究院编制的《数字建造发展报告》数据,一般施工事故造成的损失往往能达到工程项目总成本的近3%。也就是说,对于1个亿的工程项目,如果不注重安全生产管理,一旦出现事故,损失金额可能达到近3百万,有时甚至还会更高。
之前没有引起重视的原因主要在于,那时建筑行业属于红利行业,其超额的利润掩盖了现场的粗放式管理问题。如今,建筑行业的超额利润率逐渐被压缩,企业成本管控能力与风险管控能力将直接决定着自己的生死存亡。在可预见的未来,项目精细化管理将成为新的竞争高地,这也是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源动力之一。
2022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规划对标 2035 年远景目标,提出十四五时期建筑业发展目标:
“初步形成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框架,建筑市场运行机制更加完善,营商环境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建筑市场秩序明显改善,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建造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加速建筑业由大向强转变,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建筑业的主要任务,其中在加快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方面,指出:“至2025 年,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初步形成,培育一批行业级、企业级、项目级平台和政府监管平台”。
可以看到,项目级平台是基础,行业级、企业级、监管层都需要围绕项目进行管理,同时,项目是企业经营的主体,是利润的来源,故企业运营和管理数据需要通过项目进行实现,故规划强调要以智慧工地建设为载体推广项目级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施工现场实际问题,强化关键环节质量安全管控,提升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水平。
如何进行智慧工地的建设,进而打造项目级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形成企业新型竞争优势,是很多施工企业关心的问题。有些企业一直持观望态度,希望充分了解后,再进行智慧工地的建设,也有很多企业期望进行智慧工地建设,但却不知从何入手,从而望而却步,还有些企业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却没有有效地管理和推广。
建设目标确定
建设目标确定原则
智慧工地建设是企业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举措,对于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建设目标应依托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进行设定,通过智慧工地的建设,推动和促进企业整体发展目标的实现。
作为企业,应明确智慧工地的建设节奏和发展路径,从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发展质量等方面做出科学的、系统的安排,并明确每个阶段的具体建设目标。
目前,正值国家“十四五”开局之年,很多企业相应制定了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相关规划,明确了每个年度或一定时期智慧工地建设的发展目标和路径。
智慧工地的定位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过程,从而形成了企业信息系统多样化、复杂化、老旧化等特征,给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带来诸多不便。
作为企业管理者应充分识别需求、评估系统现状,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推陈出新,淘汰落后的、陈旧的、不符合使用要求的系统及设施,前瞻性的规划和设计现有系统架构和智慧工地系统架构,捋顺原有系统和智慧工地系统的关系,明确智慧工地系统定位,从而高效、简约的进行智慧工地系统的建设。
目前情况下,智慧工地系统的建设一般定位于企业和项目工程管控,聚焦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生产资源,统筹生产、安全、技术、质量、环境等方面的管理,实现高效、高质量的项目现场管控。
建立组织架构
智慧工地建设的组织管理体系是智慧工地是否建设成功的重要保障。企业应高效、适宜的建立符合自身的智慧工地建设组织体系。首先,应明确企业层面信息化建设管理部门,明确职责、权限,负责统筹管理。同时,应明确业务部门的相关职责,配合系统的建设管理。其次,应建立项目层面的信息化建设管理部门,明确项目各部门管理职责,负责项目层面的信息化建设落地。
一般情况下,项目的信息化建设管理部门主要由项目部承接,要明确牵头管理部门和配合部门的职责。
制定建设方案
基本原则
依托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和实施路线,结合地方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和项目的实际管理需求,进行建设方案的制定。
差异化部署分类
企业应根据主营业务范围、辖下项目体量、信息化建设节奏、项目需求等,对智慧工地系统进行选择性配置。
可以根据项目规模、合同额、重要程度将项目划分为一般项目、重点项目、示范项目三种类型。当然,还可以根据企业实际需要进行划分。
项目中标后,应在项目责任书或项目策划书中明确项目所属类型,以指导项目智慧工地建设。
确定项目配置标准
企业应按项目类型建立智慧工地系统配置要求,进行统一标准化配置,并进行统一管理。
一般项目配置,是能够满足地方监管要求,实现简单业务管理,降低安全风险、提高管理效率的系统。
重点项目配置,是实现全面业务管理,可以全面提高管理效率或降低管控风险、同时满足省市级以下创优需求的系统。
示范项目配置,是在重点项目配置基础上的拓展提升配置,拓展的系统是新型研究的、满足观摩示范、国家级创优的系统。
确定采购模式
企业应当根据采购规模、管理权限或职责等确定智慧工地系统的采购模式,一般分企业集中采购和项目单独采购两种模式。
01 集中采购
集中采购适用于企业有明确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和路径、并较大规模统一采购需求的企业。
主要优势是通过集中大批量采购,有效降低采购成本,一般供应商会有一定的折扣优惠。同时有利于多项目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标准化推进,方便统一管理,提高部署效率和企业的管理效率。有利于业务、技术、数据的集成管理和应用,提高基于数据的高效管理和协同。
02 项目采购
项目采购适用于小规模采购或有特定需求项目的企业,一般处于智慧工地应用试点阶段的企业也会采用。主要优势是项目根据实际需求自主采购,选择灵活多样,企业需要管理的事项较少,但不利于企业统一集成管理。
运维服务管理
运维服务管理一般由企业信息化部门统筹负责,进行系统日常的运行维护和供应商提供服务的管理,未设置信息化部的企业,可以指定相关部门进行负责,对于每个项目,应设置专人进行运维管理。
在运维服务过程中,主要注意事项如下:
1、应指定专人作为系统管理员(系统工程师)和数据库管理员,对系统的运行、管理、维护和安全负责,并按照有关规定负责系统和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等工作。
2、应定时对系统进行监控和定期的健康性检查,分析系统运行和资源使用状况,并进行必要的优化、调整和修正,及时消除隐患。
3、与供应商建立运维服务协议,明确供应商提供的系统维保、升级、培训、服务等责任和义务,并按约定及时组织相关工作。
4、应做好系统运维服务相关制度、记录、报告等资料的归档管理。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平台系统管理制度;
2) 操作人员管理制度;
3) 值班日志;
4) 交接班登记表;
5) 接处警登记表;
6) 值班人员工作通话录音录时电子文档;
7) 设备运行、巡检及故障记录;
8) 系统操作与运行安全制度;
9) 应急管理制度;
10)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11) 数据备份与恢复方案。
按照以上内容,便完成了企业智慧工地建设的大体内容,当然,在具体建设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采取来啥接啥的策略,动态中予以问题“清零”。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企业智慧工地应用项目的逐渐增多,企业对通过运用企业层面的智慧工地系统进行项目的统一集成管理的需求逐步增强。
通过企业层面的智慧工地建设和应用,实现对企业辖下项目的远程管理,达到实时精准的管控项目的效果,提高企业的项目管控力度以及对项目的精准支持和指导,降低项目的运行风险。
同时,企业通过对多项目的数据进行统一集成管理,沉淀数据资产,赋能企业和项目的管理和决策,实现企业和项目基于数据的管理和协同,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对于企业层面的集成智慧工地系统的建设过程,与本文上述介绍无大差异,但需强调企业的统一规划、统一部署能力,要将企业的组织体系融入到系统的建设架构中去,要将企业的管理智慧融入到系统的建设内容中去,真正的实现技术、数据、业务集成一体的智慧工地系统。
十四五的建设大幕已经拉开,建成建筑行业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是每个建筑人的愿望,希望建设行业的各界人士,同心协力、献计献策,共同打造、打磨属于建筑人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为实现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文章系转载,仅用于本站学习交流,侵权必删
欢迎光临 52监测网 (http://bbs.52jiance.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