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监测是相对于传统的人工监测而言的,是监测数据采集自动化及数据处理自动化监测技术和方法的实现。通过测量仪器或传感器,经过数据获取、信号处理、数据转换与通信,可将成百上千个测点上的监测数据传送到数据终端或数据处理中心,实现变形的持续监测、数据的自动记录、传输与处理。
监测自动化的需要一方面是人工监测占用人工成本的上涨;另一方面是基于技术和监测的需要,实现人工监测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是自动化监测技术的优点,如变形速度太快、监测点太多且需要同一时刻获得许多个测点上的变形、监测间隔太短(变形过程需要大量短时间间隔的观测数据描述)、监测环境噪声、高压、高热、高磁场等太恶劣或人无法到达、监测不能影响生产和运行管理等等。正如上述自动化监测的优点,可很好解决涉铁工程监测的需要,所以说涉铁工程监测非常适合使用自动化监测的方法进行。涉铁工程自动化监测方法 自动化监测的技术方法比较多,除传统的大地测量和工程测量监测方法采用自动化的采集外,还有摄影测量方法、三维激光扫描等,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基于信号转换的传感技术,可以把变形监测中需要确定的距离、角度、高差、倾角等几何量及其微小变化转化为电信号,按转换原理可分电感式、电容式、光电式、电阻式、压电式和压抗式等信号转换。由上述原理所制造的各种传感器有电感式传感器中的差动变压器、直线式感应同步器、电容式传感器、光栅式传感器、硅光电池、电荷耦合器(CCD,又称固态图像传感器)、数模转换器等。使用这些精密测量的传感技术方法,制造出了适用于监测的伸缩仪、应变仪、准直仪、铅直仪、测斜仪以及静力水准测量系统等。《邻近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监测技术规程》(TB10314-2021)中列了以下4种自动化监测方法:静力水准仪一般采用的是连通器原理,根据储液罐液面高度变化来计算监测部位的位移变化,静力水准仪一般只应用在沉降监测中,即监测竖直位移。静力水准线路一般由基准点、观测点等组成,宜布设成附合水准线路。基准点应位于影响范围之外,且应采用水准测量法定期联测。
3.电水平尺自动化监测使用卫星精密定位技术原理,实现连续定期监测、数据自动处理并通过远程控制在线监测的技术方法。高速铁路设备设施的监测可采用测地型全频全模卫星接收机,普速铁路设备设施的监测可采用双频多系统接收机。监测过程中应采用多基站平差方案,基准站应不少于2个,应设置在邻近施工影响区外且稳固牢靠,不受周边干扰和影响。监测过程中宜同步记录接收机电压数据,实时监控接收机的电源状态。自动化监测系统宜具备异常数据自动剔除、观测限差自动检查、超限数据自动重测,根据远程指令设置接收机采样频率、数据定时上传周期等功能。
监测适用条件监测项目 | 监测方法 | ||||
全 站 仪 | 静 力 水 准 | 电 水 平 尺 | 卫 星 定 位 | ||
高 速 铁 路 | 轨道及路基 水平位移 | ○ | -- | -- | ○ |
轨道及路基 竖向位移 | ○ | ○ | -- | ○ | |
桥墩 水平位移 | ○ | -- | -- | ○ | |
桥墩 竖向位移 | ○ | ○ | -- | ○ | |
隧道结构 水平位移 | ○ | -- | -- | -- | |
隧道结构 竖向位移 | ○ | ○ | -- | -- | |
框架桥、涵洞 竖向位移 | ○ | ○ | -- | ○ | |
框架桥、涵洞 水平位移 | ○ | -- | -- | ○ | |
接触网支柱 竖向位移 | ○ | ○ | -- | -- | |
接触网支柱 倾斜 | ○ | -- | -- | -- | |
普 速 铁 路 | 轨道及路基 水平位移 | ○ | -- | -- | ○ |
轨道及路基 竖向位移 | ○ | ○ | ○ | ○ | |
桥墩台 水平位移 | ○ | -- | -- | ○ | |
桥墩台 竖向位移 | ○ | ○ | -- | ○ | |
隧道结构 水平位移 | ○ | -- | -- | -- | |
隧道结构 竖向位移 | ○ | ○ | ○ | ○ | |
框架桥、涵洞 竖向位移 | ○ | ○ | -- | ○ | |
框架桥、涵洞 水平位移 | ○ | -- | -- | ○ | |
接触网支柱 竖向位移 | ○ | ○ | -- | -- | |
接触网支柱 倾斜 | ○ | -- | -- | -- |
欢迎光临 52监测网 (http://bbs.52jiance.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