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监测网

标题: 大跨度建筑结构应选取哪些监测因素 [打印本页]

作者: 黑暗中漫舞    时间: 2025-4-10 08:59
标题: 大跨度建筑结构应选取哪些监测因素
本帖最后由 黑暗中漫舞 于 2025-4-10 09:02 编辑

大跨度建筑结构的监测是保障结构安全和性能的重要手段。根据相关研究和规范,大跨度建筑结构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应选取以下监测因素,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 施工期监测因素
在施工过程中,大跨度建筑结构可能受到施工荷载、结构变形、环境因素等影响,因此需要重点监测以下因素:
  • 结构变形:包括整体倾斜、局部变形和节点位移,可通过激光扫描、全站仪或自动化监测系统进行测量。
  • 沉降监测:在基础或关键支撑点设置沉降观测点,监测地基沉降情况。
  • 应力与应变:通过应变片或光纤传感器监测构件的应力分布和应变变化。
  • 振动监测:施工机械或外部振动可能对结构造成影响,需监测振动加速度和频率。
  • 施工荷载:实时监测施工过程中施加的荷载,确保不超过设计限值。
  • 温差变形:监测不同高度或位置的温差对结构的影响。

2. 运营期监测因素
在运营过程中,大跨度建筑结构可能受到风荷载、地震、温度变化、腐蚀等因素的影响,需长期监测以下因素:
  • 结构倾斜:定期测量结构垂直度,确保符合规范要求。
  • 沉降监测:持续监测地基沉降,确保结构稳定性。
  • 振动监测:监测风荷载、地震或交通振动对结构的影响。
  • 应力与应变:长期监测构件的应力和应变,评估结构健康状况。
  • 裂缝监测:检查结构是否存在裂缝,评估其发展情况。
  • 风荷载监测:在高处设置风速、风向传感器,评估风荷载对结构的影响。
  • 温差变形:监测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影响。
  • 地震监测:在地震多发地区,需监测地震对结构的潜在影响。
  • 腐蚀监测:对于钢结构,需监测环境因素(如湿度、盐雾)对材料的腐蚀影响。

3. 监测点布置
监测点的布置应覆盖关键部位,包括:
  • 基础部分:布置沉降和地基稳定性监测点。
  • 主体结构:布置倾斜、振动和结构变形监测点。
  • 节点和支座:布置应力和应变监测点。
  • 顶部结构:布置风荷载、振动和倾斜监测点。

4. 监测方法
  • 传感器技术:使用应变片、光纤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进行实时监测。
  • 自动化监测系统: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分析和预警。
  • 人工测量:定期使用全站仪、激光扫描等设备进行结构变形和倾斜测量。

5. 注意事项
  • 确保监测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
  • 定期维护和校准监测设备。
  • 建立数据分析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结合结构健康监测(SHM)技术,全面评估结构状态。

通过上述监测因素的合理布置和科学监测,可以有效保障大跨度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欢迎光临 52监测网 (http://bbs.52jiance.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