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52监测网

安全监测行业网站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热门文章] 新基建机遇下建筑业企业带来的机会和挑战

[复制链接]
683 0
天玑科技北斗星 发表于 2020-10-12 14:24:46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分钟快速注册,登录后可查看、下载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新基建机遇下建筑业企业带来的机会和挑战
新基建下的市场挑战

当前,中国经济呈现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基于现有的严峻宏观经济环境和营商环境,建筑业企业在“十四五”时期将面临更大挑战。

人口增长速度渐缓、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将带来经济下行,并会对传统建筑业企业的用工问题带来深远影响;基建总投资额持续下行,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停滞不前,使得每个企业需要通过细分市场来获取属于自己的份额,很难一统天下;城镇化率及建筑业增加值正向相关性高,随着城镇化率增长速度放缓,建设需求减少,建筑业发展必将受到冲击;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迫使企业寻找各种先进科技手段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随着新技术赋能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建筑业概念逐渐向外延伸,已出现相当强有力的跨界竞争者,对建筑业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探索发展模式的步伐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

装备制造商在智能制造、装配式建筑、建筑工业化等行业新兴领域均进行了布局。比如,三一重工已依托成熟的装备物联在线和智能控制技术,进军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行业。

房地产开发商利用代建等模式颠覆总承包商业务,打造智慧建筑、智慧城市等产品。比如,龙湖地产已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科技在118个城市开展智慧物业服务,致力于提供住宅、产业园区以及智慧城市等13大业态领域的高品质服务。

此外,垂类服务商、产品管理专业服务提供商、互联网科技企业等也切入到建筑业产业链的上游或者下游。

新基建带来的机会

数字化科技为新基建下的建筑业企业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机会——能够提高规划设计与施工建造的生产效率,强化对项目现场“人机料法环”与企业经营的管理效能;提升政府部门、企业员工与管理层、业主等建筑业各相关方的用户体验;搭建由规划设计院、施工建造企业、装备与建材制造企业、互联网科技企业、金融机构等共同发展的建筑业生态圈。

此外,我们既要良好的经济发展,也要注重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新基建带来的人工智能、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等技术应用在行业加速渗透,为建筑业转型发展带来了巨大收益机遇,同时新基建将推动企业从传统物理空间向数字化空间渗透,并促进生态构建。在新基建的趋势下,传统企业可聚焦建造工程产业链平台,整合建立“小生态”,并借助空间运营探索“大生态”机会。

“小生态”,即从规划、设计、预施工、建造施工、建筑运维等一系列围绕建筑业的“生态系统”。领先的传统基建、房建及房地产开发企业可基于场景、流量和规模优势打造行业中的“小生态”平台。

不管是智能社区建设还是智慧城市建设,都是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的结合。因此,“小生态”是在建筑生态里,通过丰富的场景和流量优势打造产品服务,为建筑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通过重新引领行业的标准和场景的数据,提前进行战略布局和创新。

“大生态”指“空间”,包含物理和数字空间。传统企业应借由新基建政策切入空间运营,属性上需要从物理空间向数字空间延伸,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并积极管理数据资产。如何收集数据,是一个重大课题。作为生产要素,资产如何完成交易、实现金融化,这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数字资产是核心,物理空间是传统建筑的优势,但需要考虑如何从物理空间转向数字空间的问题。

新基建下企业的思索

未来,在新基建下,不同规模的建筑业企业可以通过3“D”来规划自己的未来,即消除经济中的资源配置扭曲(Distortion)、加速先进技术和创新成果的扩散(Diffusion)以及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发明创造(Discovery),从而拓展中国的生产力边界。在新基建的大环境下,企业可以从面临的主要机遇和挑战中,寻求从战略到落地的一体化服务,推动业务增长。

在顶层设计方面,新基建机遇需要自上而下地进行战略设计,以确保业务能够有效开展。企业需要制定新基建业务发展战略,包括新基建发展机遇的外部分析、企业内部条件、领先玩家对标分析等,并制定战略规划路径。

在组织设定方面,为匹配新基建业务发展机遇,企业需要在组织架构上进行调整以支撑业务发展。需要配合整体业务发展战略建立组织保障体系,帮助企业厘清管理层级和界面,优化集团公司各层级的管控定位并协助制定授权原则。

在机制调整方面,为保障新基建和数字化业务发展,企业内部需建立保障机制,并对考核目标和方式作出调整。同时,需要建立新基建业务保障机制,包括考核目标、激励机制设定等。在资源匹配方面,新业务部门需要企业提供一定的资源倾斜,以利于初期发展和业务拓展。针对新基建战略发展和业务需求,从能力建设角度出发制订企业资源配置计划,并通过外部资源协助企业对接相关资源。

在文化建设方面,新基建业务与企业数字化发展息息相关,企业将面临内部改革的反弹力量,需要自上而下进行文化和思想建设。企业要建立文化体系,并提供员工培训、文化推广等。在数据管理方面,数据成为新基建行业发展下的重要资产,企业需要建立数据收集、治理并赋能业务等一套完整的数据管理体系。企业要梳理内部数据管理现状和差距,厘清主要提升点,并根据业务情况设计有效的数据管理方案。

此外,企业还要考虑底层战略执行层面的架构、资源匹配、数据管理等。因此,要推动变革,企业必须从理念上作出改变,而不只是技术层面的改变。

延伸阅读-北斗智慧工程

从信息化发展角度看,以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已使智慧工程建设具备信息基础和产业基础;同时,不断提升的工业设备智能化水平,也为智慧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但纵观诸多工程的信息化或智能化建设,均存在不系统、不全面、不统一,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孤岛、数据碎片等问题。因此,深入推进智慧工程实践必须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的两者理论关系,采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两轮驱动模式,实现两者的完美融合,保障各业务数据量化和集成集中共享,统一决策平台和管理智能协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北京天玑科技想做的"智慧工程"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行业具现,是一种崭新的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它通过使用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各种传感器、数传终端等物联网手段获取工程施工过程信息,上传到云平台,保证数据安全,并用北斗定位系统和BIM技术对工程进行精确设计和模拟,减少施工失误和重复施工。并将此数据在虚拟现实环境下与物联网采集到的工程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提供过程趋势预测及专家预案,通过手机,报警器等终端把重要信息传递给相关人员,实现工程可视化智能管理,以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改善工程质量。


北京天玑智慧工程的目标:

1.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实施信息化基础建设和打造标准统一、流程规范、业务量化的工程管控体系,形成全面感知、全面数字、全面互联、全面存储的管理形态,实现从发展规划、项目立项、前期设计、建设实施、竣工验收、移交运营到工程寿命终止的全阶段、全周期管理。


2.全方位风险预判。通过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种风险数据管理和管控模型分析,形成大感知、大传输、大储存、大数据、大计算、大分析的管控体系,实现全方位、全过程风险识别和预控。


3.全要素智能调控。通过打造工程建设中业主、设计、监理、施工、政府等相关方互联互通,彼此协调,形成枢纽工程安全、质量、进度、投资、环保与物资供应、移民搬迁、电力送出等专业专项智能协同和统一高效的管控体系,实现全专业、全要素智能调控。


收藏
收藏0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5

帖子668

发布主题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自动化监测技术交流

客服电话:010-62978778

客服邮箱:support@anxinjoy.com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地址:北京海淀区金隅嘉华大厦c座10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6000992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