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52监测网

安全监测行业网站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热门文章] BIM信息化施工助力建筑业新基础建设升级

[复制链接]
512 0
天玑科技北斗星 发表于 2020-10-14 11:11:51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分钟快速注册,登录后可查看、下载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BIM信息化施工助力建筑业新基础建设升级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BIM 技术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建筑模型信息集成管理技术,是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高城乡建设信息化水平,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性技术,关系着浙江省建筑业企业转型升级和长远发展,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对以科技创新促进传统建造方式升级、提高项目管理和生产效率达到精益建造、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甲级勘察设计企业等单位掌握并实现BIM 技术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应用,同时实现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型建筑和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的公共建筑项目均需集成应用BIM 技术。目前,BIM 技术已经在省内建筑业领域逐步推广应用,应用比例逐年增加,但距离目标实现还有一定距离。

近期,全国多个省市集中公布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清单。据不完全统计,9个公布了项目总投资规模的省市投资总额已超24万亿元;另有一些省市公布了2020年度投资计划,总规模超6万亿元。整体来看,各地列出的清单中,基础设施投资仍是重要部分,项目涵盖高速公路、铁路、机场、能源等领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基础设施建设仍是投资重点

截至目前,已公布重大投资项目的省市有河南省、江苏省、重庆市、福建省等。其中,河南省公布980个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3.3万亿元,涵盖产业转型发展、创新驱动、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民生和社会事业六大领域;江苏省公布220个实施项目年度计划投资5410亿元,同比增加80亿元,其中产业项目130个、生态环保项目13个、民生项目10个、基础设施项目47个;重庆市2020年重大建设项目主要包括乡村振兴、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区域协调五大领域。

从各地的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清单来看,虽然各地公布的指标和侧重点不一,但基建投资仍是重要部分。例如,重庆的五大领域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大,将建设交通、市政、水利、生态环保、能源、通信等367个项目,总投资约1.45万亿元,其中年度投资约1600亿元。此外,重庆还谋划将市级和区县中心应急医院等一批公共卫生应急服务体系项目纳入重大项目建设,加快补齐民生短板。

对于2020年全年的基建投资增速,粤开证券建筑建材行业首席分析师刘萍对中国建设报记者表示,预期将高于2018、2019年,初步计算可能达到5%~6%。“市场普遍预期今年基建投资增速会明显提高,但究竟增幅多大还有待观察。”
  
新基建占比逐渐上升

“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基础设施与之前有所差别,总体而言‘新基建’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比如云计算、大数据、5G等;二是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比如环保、市政、能源、水利、交通等项目与互联网结合。”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副院长李向军对中国建设报记者表示。

除了交通、能源等传统基建领域项目,5G通信网络建设、物流体系升级改造建设等“新基建”项目已经成为今年的投资重点。据广发证券一份研究报告统计,大部分地区计划开工项目中新基建所占比重高于15%。该报告还认为,新基建的提升对于优化基建投资结构、打开基建存量空间的意义重大,是年内基建的重要投资方向。

唐川对此表示,受此次疫情影响,5G、物联网、大数据相关项目的建设进度会进一步加快;此外,各地对实验室、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也将是一大重点,预计更多此类项目将陆续落地。而从市场角度看,未来各类参与方将会更多地将资金聚焦于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的领域,比如各类新基建、涵盖科技基础设施的产业园区等。

不过,李向军也表示:“各地需要在投资新基建的前提下,根据当地实际推出一些传统基建领域补短板项目,但也要避免为了拉动经济而进行盲目投资。”

在新的基建投资形势下,建筑业企业该如何应对?刘萍认为,新基建利好一些细分领域的企业,但大部分传统建筑业企业目前还不涉及相关业务。“对于传统建筑业企业来说,还是应该抓住机会,向一些技术含量更高的领域去拓展,多关注这方面的需求。另外,装配式建筑也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企业需要尽早关注及转型。”

如果说中国是被互联网改变得最彻底的国家,那么交通运输可能是被“新基建”改变得最彻底的行业。而只有技术与思想并重,才能让行业中的每一个领域在“新基建”的机遇中受益。
在“新基建”被推崇的同时,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依然对疫后复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老基建”对于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水泥、钢铁、机械制造等行业的复苏,有着立竿见影的作用,这是“新基建”所不能做到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再比如,智能建造中的BIM技术在国内应用时,大多数在国外软件的基础上做插件开发,也就是在别人的地基上盖自己的房子,安全隐患大。解决这一困境的必要措施是尽快明确我国BIM技术实施的路线图,让“弃图纸”的BIM技术有自主发展的清晰蓝图。“新基建”的本质是智能信息化,但信息化不是万能钥匙,它可以加大信息的流转和处理速度,提高效率,却不能提升品质,行业效率和行业质量之间不能划等号。就像信息化催生的“新零售”,可以订制个性化产品、提高物流效率,但却很难实质提升产品的质量。

对信息化施工的认知

强化隐性信息的显性化、点状信息的体系化,企业推动信息化困难重重但效果不是很好,信息化作为建筑企业转型升级、优化管理的有效手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最初的无纸化办公到后来各个专业信息化软件,再到现在的BIM,经历了好多层次的发展。现在面对大数据、物联网迅猛发展,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去重新思考。

第一,从信息化的本质来讲,我们需要强化隐形信息的显性化。建筑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我们每天面对非常多的信息,但是有很多我们看到的信息并不是真实的信息。比如我们的工期,三天一层和四天一层是我们项目计划管理当中的一个基础信息单元,但实际上是三天一层合适还是四天一层合适,它背后还有工程复杂的难度、形状、工艺、部位等具体情况,这些具体情况都跟信息化应用和信息创造价值是息息相关的。

不同的企业做不同的项目,它做四天一层和五天一层付出的代价是不一样的,但是它们的价值却是一样的,这主要是因为有大量的隐形信息没有形成,也没有在我们的信息化应用构架里提炼出来,这个隐性信息是我们建筑业推广信息化最重要的核心。很多隐性信息被挖掘出来以后才会将众多信息化应用的点与项目的整个价值直接绑定在一起。
 
第二,点状信息的体系化。我们现在施工行业中各个点都在谈信息化建设,包括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现场、进度等各个环节,以及设计过程中的各个专业、各个功能实现等等很多点都要做信息化。但是这些点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尤其是这些关系会直接影响到我们整个项目的实施效果,甚至这些关系将怎样影响成本、工期?实际上我们现有的很多信息化体系的逻辑性是体现不出这些关系的,能体现各个信息化点之间关系的信息体系建设也是我们下一步要推进信息化发展的一个核心。

第三,企业信息的商业化。我们推信息化的目的是促进企业发展,而企业生存发展的本质是赚钱,企业制定未来五年、十年战略布局,归根结底还是要赚钱,所以,所有企业信息的挖掘一定要围绕信息是否能够创造价值,能否创造价值就要结合是否能够提升企业的管理,同时也要考虑这个管理的提升是不是能够跟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紧密的融合,能够变成真金白银直接变现的条件。

第四,企业应用层面,信息化从业人员在推动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同时,企业对信息化效果不是很满意。具体抓信息化的从业人员认为信息化很重要,但是在推动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很多问题;整个企业层面也觉得信息化很重要,但是感觉到还有很多想要还没有达到的目的。

北京天玑科技想做的"智慧工程"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行业具现,是一种崭新的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它通过使用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各种传感器、数传终端等物联网手段获取工程施工过程信息,上传到云平台,保证数据安全,并用北斗定位系统和BIM技术对工程进行精确设计和模拟,减少施工失误和重复施工。并将此数据在虚拟现实环境下与物联网采集到的工程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提供过程趋势预测及专家预案,通过手机,报警器等终端把重要信息传递给相关人员,实现工程可视化智能管理,以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改善工程质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北京天玑智慧工程的目标:
1.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实施信息化基础建设和打造标准统一、流程规范、业务量化的工程管控体系,形成全面感知、全面数字、全面互联、全面存储的管理形态,实现从发展规划、项目立项、前期设计、建设实施、竣工验收、移交运营到工程寿命终止的全阶段、全周期管理。
2.全方位风险预判。通过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种风险数据管理和管控模型分析,形成大感知、大传输、大储存、大数据、大计算、大分析的管控体系,实现全方位、全过程风险识别和预控。
3.全要素智能调控。通过打造工程建设中业主、设计、监理、施工、政府等相关方互联互通,彼此协调,形成枢纽工程安全、质量、进度、投资、环保与物资供应、移民搬迁、电力送出等专业专项智能协同和统一高效的管控体系,实现全专业、全要素智能调控。


北京天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玑科技)是一家致力于北斗智慧工程应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天玑科技转化中国水科院的科技创新成果,结合自身强大的研发实力,整合行业资源优势,汇聚资深创业团队,深耕行业应用需求,深入了解中国特色,为用户提供一整套智慧工程建设全流程解决方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天玑科技成立以来高速发展,创新性的将北斗技术应用到公路、铁路,水利、机场工程建设领域,以工程质量过程管控为核心,将隐蔽工程透明化,为业主和施工总包单位解决质量,安全、效率、管理等核心问题。已形成TJMC摊铺系统智能压实系统桩基信息化系统,TJ-Cloud变形监测等系统产品,从终端到平台,硬件到软件,产品销售到全程技术服务为广大业主和施工总包方提供完善的北斗智慧工程方案。特别是基于北斗的道路工程质量信息化系统成熟应用于日照交发,武汉交投,中建四局,南宁绕城高速等项目中,京雄城际,江巷水库大坝,大兴机场沉降监测等项目中也已全线选用,积累了丰富的成功案例,得到业界高度肯定和赞许。

收藏
收藏0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5

帖子668

发布主题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自动化监测技术交流

客服电话:010-62978778

客服邮箱:support@anxinjoy.com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地址:北京海淀区金隅嘉华大厦c座10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6000992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