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数字信息化施工管理的意义
由于水利工程属于基建工程,多由国家投资建设,所以部分施工单位常常会因为贪图一时之利而将工作重心放到施工成本控制上,导致工程施工成本控制过度,出现偷工减料、用劣质材料代替优质材料等行为,给工程埋下巨大的质量隐患。
还有一部分企业为了争夺项目建设权,会在前期项目成本预算上大做文章,项目中标之后,又为了获取更多利益将工程转包、分包出去,导致工程无资质施工、无监理施工问题愈加严重,同样为工程后期的使用安全埋下隐患。除此之外,政府监督力度不够,工程监理执行力差等因素也是导致水利施工质量不保,阻碍水利建设事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传统水利施工管理存在的隐患
水利建设项目大多数是由国家投资的公益性项目。但水利建设项目的整个施工过程完全由临时组建的指挥部负责。,没有相应的代表政府实行监督与管理的机构来保证施工的质量,这也使得项目投资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在这种传统管理模式下,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施工管理人员技术和素质低 国家水利单位中施工管理人员一般多以从事行政事务为主,缺少施工方面的实践经验。另外,专门的施工技术人员也很少有机会外出深造,不能与时俱进,所以水利单位人员整体技术水平较低。由于施工管理人员技术低,工作素质不高,就无法保证工程质量,再加上少数管理人员没有责任心,不按规定和规程操作,极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而施工监理队伍素质较低,部分人员无证上岗,监理工作没有做到位,部分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低,设计作品质量不高,设计质量缺少有效监督。
监督检查执行力度不够 我国的水利工程大多由国家投资。因为有利可图,建设单位往往把精力放在项目的争取上,由于前期没有充分论证,导致后期容易出问题,再加上工程常常被多次转包、分包,容易造成工程出现无资质施工或无监理队伍进行质量管理控制。另外由于政府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各单位层层收取管理费用,导致施工单位采取偷工减料来获得利润。施工管理层对施工质量检查执行力度不够,施工质量检测技术落后,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我国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
三、水利施工管理信息化现状
水利数据中心以及水利信息网是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水利管理信息的硬件还是不够完善,但也有了很大进步,现在我国已建成了连接全国流域机构和各省的实时水情信息传输计算机广域网,使水利数据的传递与交流更加方便。
在水利信息资源采集方面, 各流域、各省的水文数据库和国家级水利政策法规数据库已经初步建成,管理单位能在数据库查询各种水利资料。同时还有一批数据库正在启动建设中。我国水利施工管理信息化正处于发展的状态,所以不仅需要水利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能力的提升,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将水利施工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的更加顺利。
三、信息化施工管理的意义
在信息化的形式下,水利施工工程也要向前发展,管理上要积极建立水利施工管理信息化系统,完善水利施工管理信息的相关制度及规范,不断提升水利施工企业在水利施工项目管理水平。所以,各个单位以及水利施工企业要不断总结管理经验,创新管理方法,利用新技术,来提高水利施工管理信息化的工作效率。同时这也保证国家水利工程的高质量。
利用信息,方便浏览并支持这些信息在计算机上的粘贴和拷贝,使部位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减轻了项目参与人日常管理工作的负担。例如,它为各项目参与人提供完整、准确的历史不同而内容上基本一致的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减少了传统管理模式下大量的重复抄录工作。
可以提供一个机制,使各项目参与人很好地协同工作。例如,它在信息共享的环境下通过自动地完成某些常规的信息通知,减少了项目参与人之间需要人为信息交流的次数,并保证了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及时和通畅。
它适应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对信息量急剧增长的需要,允许将每天的各种项目管理活动信息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提供对各管理环节进行及时便利的督促与检查,实行规范化管理,从而促进了各项目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建筑施工项目的全部信息以系统化结构化的方式存储起来,便于施工后的分析和数据复用。因此,对建筑施工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用尽可能少的费用、尽可能快的速度来保证优良的工程质量,获取项目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