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中遭遇富含有毒物质的地层无疑是令施工方头疼的工况,地层与地下水中的毒物不仅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对其进行处理也是耗时耗力,极易造成工程进度延宕。
在全球范围内,这样的工况可谓屡见不鲜;丹麦哥本哈根的城市地铁环线项目(Cityringen)在施工过程中便遭遇了大片的有毒地层,面对地层中大量氯化合物与高浓度苯,施工方通过一系列应对措施最终化险为夷,安全地完成了掘进。究竟有何妙招?
项目背景 哥本哈根是丹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曾被联合国人居署选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人均寿命超过81岁。但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这座城市也曾是丹麦的工业中心,大量工厂在哥本哈根中南部地区整日“吞云吐雾”。
在那个缺乏环保意识和严格管理的年代,工厂产生的大量有毒废弃物被直接排放,严重污染了区域内的地层和地下水系。
哥本哈根城区 2013年,根本哈根政府开始兴建城市地铁环线项目(Cityringen),需要下穿曾受到严重污染的土地。尽管项目组对有毒土壤和地下水已有所准备,但部分区域的毒物浓度依旧超出了施工方的预料。有鉴于此,施工方在建设区间采取了一系列额外措施进行应对。
城市地铁环线项目(Cityringen)总长31km 项目包含17个新车站
前期探测 施工承包商首先对已知的受污染区域进行了地层钻探采样,分析了地层中污染物的种类、来源与分布:
■ 氯化物
哥本哈根中南部城区曾经有大量的金属铸造厂、沥青厂、印刷⼚、石油化工厂和地下储油设施,这些工厂的排放导致大量氯乙烯,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渗⼊地下。
此外,过去哥本哈根的干洗店也曾经大量使用氯仿(三氯甲烷),使得这种物质也大量沉积于城市地下。
沿线钻探采样发现,地下水中的氯化物溶剂浓度高达500μg/l。
氯化物污染分布 红色区域表示已知的地下水位污染 浅色区域表示可能地下水存在污染风险 蓝点表示钻孔采样位置 ■ 苯
过去城区内曾有煤气加工厂,工厂持续不断的将苯和其他污染物泄漏到地下。在曾经的厂区,部分钻孔采样测得了极高浓度的苯,高达410000μg/l。
苯污染分布
■ 其他污染物
在实际施工的过程,还意外发现地层中含有⼀氧化碳和氨,其浓度直接威胁到盾构内人员的安全,导致掘进过程中的多次带压进舱推迟或停止。
应对措施 接触氯化物和苯可能导致癌症,如果浓度过高,还会导致急性中毒反应,足以致命。
实验室测试表明,受污染的土壤在开挖后,其中所含的苯会快速挥发,部分氯化物也有类似特性。因此,如果不对出土运输设备进行全封闭式改造,隧道内很快就会充满有毒气体。
■ 螺旋机和皮带机
承包商首先给螺旋输送机加装了完全封闭的钢制外壳,避免带有污染物的出土意外掉落到隧道底拱上,并在皮带输送机上加装了密封顶棚。这些外壳设计得足够灵活以应对曲线与起伏,又足够坚固以承受高浓度的苯和氯化物气体。密封外壳上设有专门的排气管道,将有毒气体抽走。
皮带输送机外壳和排气管道 ■ 出土运输车
受污染的出土依旧需要通过卡车运输,为减少卡车运输过程中的有毒物质挥发,施工承包商在出土顶部喷洒了⼀种合成泡沫。通过专用的发泡系统,可产⽣厚实且稳定的泡沫,足以在卡车运输途中完全覆盖出土。
覆盖着出土的泡沫 ■ 监测和逃生系统
施工方针对每种污染物安排了专门的监测设备,并制定了专门的应急预案,确保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施工环境中污染物泄漏或含量超标的情况。
同时,施工方还在盾构内配备了一个可以容纳10人的密封避难仓,盾构控制室本身也具备类似功能,可用于临时避险。
应用效果
项目的实际施工过程中,仅发生过一次紧急避险情况:当时盾构正在穿越苯污染区,排气系统出现了故障,因此盾构内的施工人员全部进行了紧急避险,排气系统恢复后返回施工岗位;除此之外,盾构均实现了安全通过。
盾构在苯污染区最好的月掘进距离为480m,最好的日掘进距离为28.6m;在氯化物污染区,最好的月掘进距离为517m,最好的日掘进距离为32.23m。
结语
如何妥善处理有毒地层,对隧道施工的成败至关重要,澳大利亚西门隧道就曾经因为有毒土壤问题停工整整三年,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可谓前车之鉴。本次介绍的哥本哈根的城市环线项目对有毒地层的成功应对,可以给业界一些经验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