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52监测网

安全监测行业网站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热门文章] 天玑科技-灌注成孔桩基工程事故的处理与建议

[复制链接]
180 0
天玑科技北斗星 发表于 2023-4-6 20:01:23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分钟快速注册,登录后可查看、下载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灌注成孔桩基工程事故的处理与建议
桩基质量取决于勘察、设计、施工等许、多因素,销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质量事故。对质量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是否正确,往往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工程造价及工期,严重的甚至炸毁整幢建筑物。造成桩基质量事故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测量放线错误,使整个建筑物错位或桩位偏差过大;
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成桩中断事故。如钻孔灌注桩塌孔,卡钻;
灌注桩成桩质量,包括沉渣超厚、混凝土离析、桩身夹泥、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钢筋错位变形严重等;
断桩。灌注砼施工质量失控,发生断桩事故;
桩基验收时出现的桩位偏差过大;
灌注桩顶标高不足。常见的有三种,一是施工控制不严,在未达到设计标高时混凝土停浇;另一种虽然标高达到设计值,因桩顶混凝土浮浆层较厚,凿出后出现桩顶标高不足。当桩基发生事故后,若处理不及时,结果给工程留下隐患。

1、桩基处理的一般原则

1.1 处理前应具备的条件

事故性质和范围清楚。
目的要明确,应有预定处理方案。
参加的人意见基本一致,并确定处理方案。
设计人员认可签字。

1.2 事故处理应满足的基本条件

对事故处理方案要求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期短,方法可靠。
对未施工部分应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

1.3 事故应及时处理,防止留下隐患

桩成孔后,应检查桩孔嵌入持力层深度,岩石强度,沉渣厚度,桩孔垂直度等数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只要有一项不符合设计要求,就应及时分析解决,建设单位代表签字认可后,方能灌注砼、移动钻机,防止以后提出复查等要求而产生不必要的浪费。

基桩开挖前必须全面检查成桩记录和桩的测试资料,发现质量上有争议问题,必须意见;致后方能挖土,防止基桩开挖后再来处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1.4 应考虑事故处理对已完工程质量和后续工程方式的影响,如在事故处理中采取补桩时,会不会损坏混凝土强度还较低的邻近桩。

1.5 选用合适处理方案

桩基事故处理方法较多,但对方案要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施工方便的方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桩基事故的常用处理方法

常用方法有接桩,补桩,补强,扩大承台(粱),改变施工方法,修改设计方案等。下面结合事故发生的原因分别介绍几种方法的应用情况。

2.1 接桩法

当成桩后桩顶标高不足,常采用接桩法处理,方法有以下二种:

开挖接桩 挖出桩头,凿去混凝土浮浆及松散层,并凿出钢筋,整理与冲洗干净后用钢筋接长,再浇混凝土至设计标高;

嵌入式接桩 当成桩中出现混凝土停浇事故后,清除已浇混凝土有困难时,可采用此法。

2.2 补桩法

桩基承台(梁)施工前补桩,如钻孔桩距过大,不能承受上部荷载时,可在桩与桩之间补桩。

2.3 钻孔补强法

此法适应条件是基身混凝土严重蜂窝,离析,松散,强度不够及校长不足,桩底沉渣过厚等事故,常用高压注浆法来处理,但此法一般不宜采用。

高压注浆补强:桩身混凝土局部有离析,蜂窝时,可用钻机钻到质量缺陷下一倍桩径处,进行清洗后高压注浆;桩长不足时,采用钻机钻至设计持力层标高;对桩长不足部分注浆加固。

2.4 扩大承台粱法

桩位偏差过大,原设计的承台(粱)断面宽满足不了规范要求,此时采用扩大承台(粱)来处理。

考虑桩上共同作用,当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可用扩大承台(粱)并考虑桩与天然地基共同分组上部结构荷载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扩大承台(粱)断面宽度的同时,适当加大承台(粱)的配筋。

2.5 改变施工方法

桩基事故有些是因为施工顺序错误或方式工艺不当所造成,处理时一方面对事故桩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要改变错误的施工方法,以防止事故的发生。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二种:

改变成桩施工顺序。如桩布置太密不便施工时,可采用间隔成桩法;或者改变成桩方法。如成孔桩出现较大的地下水时,采用套管内成桩的方法。

2.6 修改设计

01、改变桩型

当地质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时,造成桩基事故,可采用改变桩型的方法处理,如灌注桩成桩困难时,可采用打预制桩。

02、改变桩位

灌注桩出现废桩或遇到地下管线障碍,可改变桩位方法处理。

03、上部结构卸荷

有些重大桩基事故处理困难,耗资巨大,只有采取削减建筑层数或用轻质材料代替原设计材料,以减轻上部结构荷载的方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收藏
收藏0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5

帖子746

发布主题
扫码登录
扫码识别 即刻登录

客服电话:010-62978778

客服邮箱:support@anxinjoy.com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地址:北京海淀区金隅嘉华大厦c座10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6000992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