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土木监测 于 2023-6-25 08:02 编辑
有专家说数字化转型分两步走,第一步是业务信息化,第二步是数据业务化。这些专家针对的往往是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商品交易平台为例,支撑商品交易的软件系统如订单系统、支付系统、派单物流系统、售后客服系统以及合作商户管理系统等等这些都是信息化类的系统。信息化系统会“沉淀”数据,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数据本身便有了价值,也就是数据业务化。比如交易平台可以根据消费者长期购买数据对消费者进行数据画像,分析消费者行为规律,用于优化平台业务和销售商品,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商品投放精准度。
客观来讲,桥梁养护管理领域信息化覆盖面(普及率)未必很高,也就是说我们目前处在信息化还未普及的阶段,尤其是到了地级市和县区层面。如此来看,养护信息化业务前景可观。那为何桥梁养护信息化普及率不高呢?可能的原因包括:
第一、信息化系统与养护管理业务流程耦合度不高。信息化就是要与工作流程耦合,没有必要拿着信息化愣充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这些。扎扎实实梳理业主的工作管理流程,将信息化系统嵌入流程成为工作人员的有效工具,提高工作效率,信息化便是实现的了自己的功能定位。
第二、信息化相关配套生态没有建立起来。谁来负责数据管理和基本报表分析?谁来负责数据填报?如何打通OA系统与桥梁管养系统之间流程衔接?只有把生态建设起来,大家有积极性使用桥梁管养信息化系统,系统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那肯定能够越来越普及。怕的是搞个信息化系统,给业主单位一个不切实际的智能化的画饼,然后业主逼着检测单位录入数据,结果是数据质量保障不了,智能化也难以落地实现。
第三、不排除纯在避实就虚铺张浪费现象。我们前年到国内某地级市调研,城管局投资很多万上马智慧城管系统,智慧系统实施单位也多次到桥梁管理委办局调研,最终的方案设计了大量的让业内人员摸不着头脑的传感器,而桥梁管理部门屡次提出的信息化系统建设需求置之不理。临到我们到桥梁管理部门调研的时候,我们发现桥梁卡片还停留在纸上,这种情况下我们跟负责局长建议先抛开高大上,把基本的桥梁管养系统建设起来。还有一个省会城市,桥梁管养信息化没有,拿出一大笔经费把高架桥“智慧”系统建设起来。这些都是不太务实舍本逐末的做法。
最近调研了几个省高速集团下属公司,他们在上级集团支持下都建立了全省高速桥梁的管养系统,这一点值得首肯。而调研发现,其他有些省份高速集团也开始着手管养系统开发建设,形势喜人。
接下来的问题是,桥梁养护管理信息化系统最终能否升级为数字化系统?这个问题国内许多单位都问过我们。桥梁养护管理跟企业数字化转型差别较大,如果不提前做好规划,积累多年数据之后大有可能转型不到数字化模式。
我们鼓励各个地区桥梁养护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同时提醒在数据规划上做好功课。有的地区信息化系统实施较早,已经积累了多年数据,在积极寻求数字化转型的方式方法,目前来看技术难度是有的。数据规划固然很重要,同时数据录入的良性激励机制也要建立起来,保障数据质量。数据录入浪费较大量人力成本,需要对数据录入给与激励,包括提高检测单价(如果让检测单位负责数据录入),也包括尽快找到数据价值所在(业主下属单位负责录入数据),给数据录入人员提供价值感和积极的反馈。
——文章转载于“检师学社”公众号(仅用于本网站交流学习,侵权必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