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阿瑞 于 2023-10-8 08:16 编辑
某公路采用盘山公路展线的形式经过自然坡度约20~35°的斜坡一角,路堑边坡开挖时发生多次滑塌,造成边坡高度不断加高至40m,但仍由于滑塌严重而无法进行开挖路堑加固。且在坡口线以外约300m的部位出现多条贯通性裂缝,通村道路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错、变形,部分民居变形加剧。
图1 堆积体开挖一角滑塌严重
故此,笔者对该“40m高的边坡病害”进行现场调查,发现该路堑边坡为依附于宽约220m,主轴长约450m,最大滑体厚约40m左右,体积约350万方的大型滑坡的一角,故造成路堑边坡一直无法成形,不断发展。
基于此,笔者将该滑坡的辨识分析要点与滑坡的稳定性简述如下,供大家参考,以防发生类似滑坡误判。
1、区域内斜坡两侧基岩出露,但该部位为深厚堆积体发育,且地形地貌上看,堆积体圈椅状地貌明显。坡体两侧以冲沟为界是堆积体与基岩的分界线,坡体后部山体顺直高陡,明显可以将堆积体“回补”后与周围两侧山形成顺直坡形。这说明,堆积体极有可能为后部山体滑坡形成。
图2 大型堆积体全貌
2、堆积体明显挤压下部冲沟河道,造成河道弯曲。这说明堆积体极有可能发生滑移而挤压河道所致。
3、该段老路从堆积体斜坡下部经过,从现场看,坡脚既有挡墙破损、倾倒严重。这说明该堆积体处于长期的缓慢变形过程之中。
图3 老路既有挡墙破损变形严重
4、路堑边坡从堆积体一角经过,从开挖20余米的高度直至发展成为40m的高边坡,且坡口线外300m以外出现贯通性裂缝。如此长远的裂缝发生,不是边坡病害所能解释的,而只能是依附于某一滑面的老滑坡受到扰动发生复活进行解释。
图4 坡体上部村道下错严重
5、高山峡谷区能在斜坡体上部形成长约150m、坡度约10~20°的“平台”,且多有民居分布和生活。这就需要判别是构造剥蚀平台还是老滑坡后部平台。而从现场看,这个平台非构造剥蚀平台,那就极可能是滑坡大规模下滑后形成的滑坡平台。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该平台呈“起伏”斜坡状,这就说明了该大型堆积体处于欠稳定状态,而非稳定老滑坡所具有的宽大夷平面特征。
6、堆积体局部发生较大规模的浅层滑动,加之村道修建时开挖了高约3~4m的边坡造成坡体牵引变形严重,这说明该大型堆积体可能存在多区、多层滑动的情况,也说明该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
图5 堆积体大规模坡体浅层滑坡
7、坡体地下水相当丰富,坡脚和人工开挖面附近地下水渗流严重。这是富水老滑坡的典型特征,且从地下水分层渗流情况说明,该大型堆积体存在多层潜在滑面。8、冲沟前部常年冲刷,不利于堆积体的稳定。9、该大型堆积体被国土部门定性为“地质灾害点”,且上部民居多有开裂变形。这说明在公路改建以前,该大型堆积体是不稳定的,只是公路在堆积体一角开挖通过时,加剧了该侧滑坡的变形。因此,从地表裂缝来看,公路扰动部位的坡体变形明显剧烈。基于以上因素综合分析,以及现场的细致调查,初步判定该大型堆积体为一体积约350万方的老滑坡,这可以从后期的测量、勘察、监测等方面进一步进行细化滑坡的特征,并初步采用适当改移线路绕避该老滑坡。
(文章源自悠游2019众号,此文系转载,仅用来学习及交流,版权归属原作者及原刊载媒体所有,侵权删)
52监测网——专业、共享、开放的检测、监测信息交流平台,以自动化监测技术交流为主,为广大检测/检测从业人员提供行业资讯、招投标信息、硬件产品展示、技术资料下载等服务。同时也是监测人员交流经验、分享资料、吐槽灌水的平台。关注52监测网,获取更多实时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