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52监测网

安全监测行业网站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热门文章] 武汉市启动“智慧桥梁”建设 三环内42座中小桥梁首批纳入

[复制链接]
571 1
IDa 发表于 2017-8-17 08:54:29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分钟快速注册,登录后可查看、下载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人民网武汉7月3日电 7月3日,武汉市城管委桥梁维修管理处主持的“武汉市城市桥梁安全与养护新技术研讨暨武汉市城市桥梁智慧管理系统实施项目专家评审会”顺利召开,会议评审通过了由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汇报的《武汉市城市桥梁智慧管理系统施工组织方案》,这标志着武汉市正式启动“智慧桥梁”建设,这件被列入2017年武汉“两会”承诺十件实事之一的项目开始实施。
据了解,“智慧桥梁”是湖北省首次按照城市桥群架构建设的桥梁智慧管理系统,如何更好地建设好这个系统,提升武汉市城市桥梁养护与管理技术水平和科技品质,与会专家围绕《城市桥梁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思考》《城市桥梁病害类型与诊断分析》《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桥梁管养中的应用》《桥梁养护新装备、新技术的应用》等主题进行了学术研讨。
按《武汉市城市桥梁智慧管理系统施工组织方案》,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即将开始搭建武汉市“智慧桥梁”平台,并分两年为武汉市三环线及以内的42座中小桥梁“量身订做”长期健康监测系统。
图为研讨会现场
为什么要建设“智慧桥梁”
在今年2月武汉市人大会议上,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陈炜提出的一份《关于推动“智慧桥梁”建设的建议》议案受到广泛专注。
议案中写道:“中国桥梁”已经成为继“中国高铁”“中国核电”之后走向世界的第三张名片。目前,世界建成跨度1000米以上的悬索桥29座;世界建成和在建跨度600米以上的斜拉桥21座。这些世界级桥梁中,“武汉造”桥梁占半壁江山。武汉市拥有以中铁大桥局、中交二航局、中铁大桥院为首的一流建桥队伍,拥有以天兴洲长江大桥、二七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等一批世界级的桥梁,拥有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流的桥梁研究机构,被称为“建桥之都”。武汉市应充分发挥桥梁资源丰富的优势,全方位提升桥梁建管养水平。建议重视数量庞大的一般桥梁管养,打造智能桥梁管养系统,建设“智慧桥梁”,来适时掌握桥梁的健康状况,确保桥梁运营安全。
“我的议案受到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被列入了2017年武汉两会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陈炜向笔者介绍。
“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或单位对桥梁的养护非常重视,重要过江桥梁基本都建立了长期健康监测系统,近年来对中小桥梁也每年遴选专业桥梁检测公司,对城市桥梁、隧道进行定期检测,对问题桥梁及时进行修复。但目前我们的桥梁管养工作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须通过‘智慧桥梁’建设加以解决。”武汉市城管委桥梁处张文斌科长向笔者介绍。
张文斌简要分析了当前中小桥梁养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化水平较低,桥梁养护信息分散;城市加快建设过程中桥梁数量剧增,依靠传统的巡检模式难以对所有桥梁实行有效的管理;地铁大规模建设时期,地基沉降风险将影响桥梁安全;三环线桥梁重车较多,单点独柱支撑的桥梁多,安全隐患较大;桥梁已知病害的跟踪监测、评估不到位等等。”
哪些桥梁首批纳入“智慧桥梁”平台
“武汉市首批纳入‘智慧桥梁’平台的主要是三环线以及三环线以内的42座中小桥梁。” 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副总工、桥梁研究一所所长侍刚谈到首次纳入“智慧桥梁”平台的42座桥梁的主要特点时,如数家珍,他所在的部门已经连续多年参与三环线桥梁巡检,对它们的“身体状况”了如指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为监测桥梁地理位置
据侍刚介绍,42座桥梁中,有92%的桥梁结构以简支梁与连续梁为主,结构受力明确; 60%的桥梁桥龄处于5年-10年之间,桥龄较小、最年轻的是2016年刚通车的新建汪家嘴立交桥,为保护并延长桥梁正常的服役寿命,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至关重要;部分桥梁存在不同程度病害,技术状况在B级及以下的桥梁有14座,其中桥龄最长、1969年投入运营的朱家河大桥,是斜压杆式预应力钢筋砼T型刚构桁架梁桥,结构最复杂,由于长期服役,已经疾病缠身,需要重点进行安全监测。
“智慧桥梁”怎么建设
“我们将按照城市桥群架构的管理系统进行设计,依托云计算数据中心实现全市、各种桥型结构监测与巡检管养等大数据整合,分散数据资源的集中管理。系统既要为此次42座桥梁的综合管养服务,还要能够为将来纳入的全市其他桥梁综合管养服务。系统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基础业务模块、标准数据接口、海量数据存储管理、综合管养应用系统、‘智慧城管’等其他既有系统的计入和缺陷责任期的维护等。” 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副总经理钟继卫作为项目总负责人向笔者介绍,“根据合同要求,今年我们会完成25座桥梁结构响应监测系统安装以及完成桥梁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建设;2018年9月30日前完成42座桥梁结构安全监测、独柱墩倾覆监测、地基及基础沉降监测、动态称重及车牌识别系统、软件监测平台等建设工作并交工验收。”
据了解,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的技术人员将为42座桥梁安装15种类型共1929个传感器,硬件设备达到25类3053套。主要监测的关键参数包括结构安全参数监测(应变、裂缝、位移、挠度、倾角、温湿度);车辆荷载监测(车型、车速、车重、轴重、车长);独柱墩匝道倾覆及滑移监测(应变、位移、倾角);沉降及桥面线形监测(挠度、GPS)等。
“我们先给桥梁安装各类传感器和采集设备,就象医院给病人戴上24小时监测仪一样,这些传感器和采集设备会实时将桥梁的结构状况、基础沉降、车辆监测抓拍等各种监测数据,通过互联网存储至云计算数据中心服务器中。同时,技术人员会到现场对桥梁外观进行检查,通过手机app上传。城市桥梁智慧管理系统的各种应用程序和服务以及所有接口,均布设在云计算数据中心,通过互联网应用发布工具对外发布,并对接“智慧城管”等系统。各级管理或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任何一台电脑浏览器、手机APP进行登录访问,实时掌握这42座桥梁的健康状况,对突发事件及时处理,对病害桥梁及时修复,确保桥梁运营安全。”负责软件系统设计的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健康监测中心副主任叶仲韬解说了“智慧桥梁”总体设计思路。
“智慧桥梁”建设目标
“智慧桥梁可以提高桥梁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管养工作效率和科技水平,自动化监测桥梁结构病害,保障运营安全。以后,当某座桥梁结构监测指标或者病害发展超过预警值时,我们的管理人员会根据层级需要收到系统发送的短信、邮件和APP消息报警,我们一方面可以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参考系统自动生成维修建议,对桥梁进行及时维护,避免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查阅系统中的监控视频、监测数据,为事后追溯、索赔提供依据。”武汉市城管委桥梁管理处的袁新昌处长向笔者说明“智慧桥梁”的妙处。
据悉,城市桥梁智慧管理系统以“预防性养护、前瞻性管理”的目标,实现了“一桥一档”的电子化户籍式管理。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城市桥梁经常性检测、定期检测功能及预警功能,为桥梁检测和安全运营提供技术保障;提高桥梁养护单位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同时建立标准化桥梁数据体系,可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和交换一体化,与“智慧城管”以及既有的桥梁管理系统对接,以适应市、区城市桥梁管理单位以及技术服务单位根据职能权限对桥梁进行综合性分级管理,实现对城市桥梁的有效监管,确保城市桥梁安全受控运行。

收藏
收藏0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1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桥梁防碰撞 发表于 2017-9-22 17:17:39 | 只看该作者
要是加上我们的桥梁防碰撞智能预警系统,那就完美啦,呵呵,我们在找地区合作伙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1

帖子18

发布主题
最新发布
推荐阅读
一周热帖排行最近7x24小时热帖
扫码登录
扫码识别 即刻登录

客服电话:010-62978778

客服邮箱:support@anxinjoy.com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地址:北京海淀区金隅嘉华大厦c座10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6000992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