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52监测网

安全监测行业网站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技术&资料] 位移计用于地质灾害监测(地面塌陷监测)

[复制链接]
16 0
张女士 发表于 昨天 08:54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分钟快速注册,登录后可查看、下载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张女士 于 2025-2-21 08:58 编辑

一般规定

1. 地面塌陷监测应在查明塌陷特征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实施。
2. 根据采空或岩溶塌陷区的地质环境特征、岩土体变形特征、建(构)筑物变形特征以及监测目的等因素,地面塌陷监测宜采用专业技术监测简易监测相结合的方式。
3. 地面塌陷应监测垂直位移、水平位移、建(构)筑物倾斜、裂缝张合,必要时可监测地下水水位、降雨量、土壤含水率等。
4. 监测方法应根据监测项目、场地环境条件及施测方式等按表 11 的规定选取。



监测要求
1. 地面塌陷监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地面塌陷监测点布设范围应外延到地面塌陷影响区以外50m;
b) 地面塌陷的监测点应布置在变形速率大、塌陷坑边缘、重要建筑设施等地段;
c) 基准点和工作基准点布设和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基准点设置不应少于3个,必要时可增设1~2个基准点;
       2) 基准点应设置在变形区以外的视野开阔区,且易于长期保存的稳定岩土体上,便于与工作基点联测;
       3) 工作基点根据需要设置,便于校核校验;
       4) 工作基点应与基准点构成能够满足精度要求的监测网形,宜埋设在方便观测和稳固的基础上。

2. 采空塌陷监测网布设除应符合 7.2.1 条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地面塌陷监测网点可参照附录B布设,可采用其中一种网形,也可同时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网形综合布设;
b) 采空地面塌陷地表变形监测线应平行和垂直于矿层走向布置,至少有一条剖面应设在移动盆地的中心部位,长度宜大于地表移动变形范围;
c) 在地表移动盆地的中间区、内边缘区、外边缘区及采空影响带应布置监测点,采空塌陷监测点间距可根据开采深度按表12确定。

3. 岩溶地面塌陷地表变形监测线宜平行和垂直于溶洞和岩溶发育带,剖面长度宜大于溶洞或岩溶发育带的最大孔径;岩溶地面塌陷的监测点宜等间距布置,其间距根据岩溶埋深按表 12 确定。

4. 其他监测项目的监测网点的布设应以变形监测网点为基础,并对地面塌陷的重点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布设。

5. 地表变形监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地表变形监测可选择常规大地测量、GNSSCR-InSAR等方法;
b) 地表变形监测精度应满足JGJ 8要求。


6. 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在塌陷影响区范围内孔隙水压力变化较大、水位变化较大或变形较大的位置应布设孔隙水水位动态监测点;岩溶塌陷区还应布设岩溶水水位监测点;
b) 地下水动态监测宜参照DZ/T 0133,采用人工监测法或自动化监测。


7. 降雨量监测应采用自动雨量计实时进行监测。


8. 土壤含水率可采用土壤含水率测试仪监测。

9. 地面塌陷简易监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地面塌陷的简易监测主要是对塌陷区地表变形及建筑物上的裂缝进行监测;简易监测点应设置在裂缝处,监测剖面应垂直裂缝布设,当存在多条裂缝时,应在不同的裂缝处分别布设,简易监测点宜设置在易测处;
b) 可采用埋桩法、埋钉法、贴水泥浆片或纸片法,利用钢卷尺、游标卡尺等对裂缝进行测量。

10. 地面塌陷的监测频率及精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a) 人工监测地面变形时,监测频率宜每月1次,当发现有变形或变形加速、地下水水位急剧变化
时,应及时增加监测次数;
b) 建(构)筑物开裂变形等人工监测宜每月1次,当裂缝加大时,应及时增加监测次数;
c) 自动化监测地下水水位时,数据采集应不少于每日1次;人工地下水水位测量每月1次;当发现有变形或变形加速时,应及时增加监测频率;地下水水位监测精度为±0. 01m;
d) 常规条件下降雨量监测不小于1次/h,强降雨过程中应每10分钟采集不少于1次,监测精度达到0.1mm;
e) 土壤含水率监测应每周不少于1次,降雨过程中及降雨后3日应每日采集1次,监测精度不应大于0.01;
f) 地面塌陷简易监测频率可根据稳定状态、变形速率以及气象条件等确定,非汛期阶段一般为10天~15天1次,雨后增加观测频率;汛期阶段一般为每5天监测1次,如发现监测数据有异常变化或在暴雨、连续降雨天气时,特别是12小时降雨量达50mm以上时,应加密监测次数,每天不少于1次,监测精度应小于0.5mm。

数据处理与分析
1. 应编制监测期内地面塌陷地表变形(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地表裂缝收敛与位错、地面倾斜)监测曲线图,包括累计位移矢量图,水平和垂直位移量叠加在一起的综合分析图,位移历时曲线图等。
2. 对降雨量数据应编制年、月降雨量直方图及降雨历时曲线图以及不同雨强直方图等。
3. 对地下水监测应编制地下水水位(或变化速率)-时间曲线图。
4. 简易监测数据整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对裂缝宽度监测应编制裂缝宽度(或变化速率)-时间曲线图,通过裂缝发展速率判断稳定性;
b) 对埋桩法、埋钉法应编制桩(钉)间距(或变化速率)-时间曲线图。
5. 应根据各项监测成果和地面调查资料,综合分析评价地面塌陷的活动特征和稳定性,并提交阶段监测成果和总结报告。





收藏
收藏0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1

帖子694

发布主题
扫码登录
扫码识别 即刻登录

客服电话:010-62978778

客服邮箱:support@anxinjoy.com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地址:北京海淀区金隅嘉华大厦c座10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6000992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