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52监测网

安全监测行业网站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热门文章] 轨道自动化监测的注意事项

[复制链接]
11 0
Chenj8 发表于 昨天 08:46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分钟快速注册,登录后可查看、下载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轨道自动化监测是保障轨道交通施工和运营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其精度、稳定性和实时性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运营风险。结合行业规范与实践经验,以下是轨道自动化监测的关键注意事项及技术要点:



1. 设备安装与校准
支架稳定性:全站仪等监测设备的支架需采用三角形或螺杆结构,确保抗震性和可调节性。安装时需使用高精度水平工具校准,避免因环境震动导致螺丝松动,必要时用胶水加固1
电池与供电:若使用外接电源,建议安装备用电池作为应急供电,并确保同一项目中多台设备的电池配置一致。更换电池后需重新校准仪器,避免轴系偏差影响精度1
高程控制点复测:定期复测地面高程控制网(如1-2年一次),尤其是在地面沉降严重区域,需确保控制点高程误差小于2倍中误差(2m)。复测时需与原测方案一致,起算点不可随意变更8



2. 监测点布设策略
点位密度与分布:根据隧道结构,每五环布设一个监测断面,每个断面设置5个监测点(顶部1个、两侧环壁各1个、轨道两侧各1个),重点区域可加密布设1
棱镜布局优化:采用L型迷你棱镜,按“VV交错排列,避免视场遮挡。全站仪小视场角技术(如9.4′)可提升密集布点下的识别精度1
跨区域高程协调:若线路贯穿不同高程系统的行政区域,需在边界500米范围内设置两套高程控制点,确保数据兼容性8



3. 环境因素与数据修正
气象参数校准:实时监测温度、气压变化,优先加装温压传感器自动修正数据。未安装传感器时需手动输入参数,避免气象误差累积影响平差结果18
抗干扰措施:地铁隧道内电磁干扰复杂,需确保通信系统(如无线调度台、视频监控)与监测设备兼容,并遵循电磁兼容性(EMC)标准6



4. 数据管理与分析
系统集成与联动:监测系统需与信号、车辆、站台门等专业系统联动,实现状态监测、故障报警及处置建议。例如,综合监控系统应图形化显示报警信息,并联动视频确认现场状态56
异常数据处理:对非正常情况(如设备故障、区间疏散)需预设处置规则,结合远程控制和人工干预,确保数据连续性与应急响应效率6



5. 系统维护与应急预案
设备冗余设计:关键部件(如信号系统、供电模块)应采用冗余配置,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和修复时间(MTTR)需满足全自动运行系统的可靠性要求6
人员培训与演练:定期开展针对监测系统操作的专项培训,重点培训司机、调度员等岗位的应急响应能力,确保故障时能快速切换至人工模式5



6. 规范遵循与技术创新
标准适配:新建线路需符合《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运营技术和管理规范》,既有线路不满足要求的需制定风险管控方案并逐步改造25
技术探索:鼓励应用障碍物探测、远程控制等无人驾驶技术,结合AI算法优化监测数据分析能力,推动自动化监测向无人值守方向发展56



结语
轨道自动化监测是一项多学科交叉的系统工程,需兼顾设备精度、环境适应性和管理规范性。通过科学的布点策略、实时数据修正和智能化技术迭代,可显著提升监测系统的可靠性和预警能力,为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提供坚实保障。

收藏
收藏0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0

帖子66

发布主题
扫码登录
扫码识别 即刻登录

客服电话:010-62978778

客服邮箱:support@anxinjoy.com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地址:北京海淀区金隅嘉华大厦c座10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6000992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