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信息化在滑坡变形工程的应用
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称为滑坡。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滑坡的规模有的可以很大,达数亿至数十亿立方米。滑坡是斜坡破坏型式中分布最广、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深受滑坡灾害之苦,如欧洲阿尔卑斯山区、高加索山区、南美洲安第斯山区、日本、美国和中国等。
信息化施工概述
信息化施工是指根据施工场地的地质情况和监测数据,对地质结论、设计参数进行验证,对施工安全性进行判断并及时修正施工方案的施工方法。它是将设计、施工、监测、信息反馈等融为一体的现代化施工方法,是动态设计法的延伸,也是一种客观、求是的工作方法。地质情况复杂、稳定性差的滑坡工程,施工期的稳定安全更为重要,信息施工法建立的信息反馈机制有利于控制施工安全、完善设计。
信息化施工实施过程
1、掌握滑坡原始信息 要确定一个滑坡工程方案的设计,首先必须要搞清该病害的类型、破坏模式(是平面破坏、楔体破坏,还是圆形破坏、折线破坏)以及所处区域地质环境和产生破坏的形式。只有了解了这些最原始的信息,才能制定出比较合理的治理措施从而进行施工。
2、分析影响滑坡稳定性因素 仅知道滑坡的原始信息,依此而设计的治理方案也还不是最优化的,因为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很多,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内在因素主要包括坡体结构、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地质构造、地下水的作用等;外在因素通常指滑坡形态的改造、当地气候条件的影响等,诸如地震、大的地质构造运动以及后期施工的改造等,也会对滑坡的稳定性带来不同程度的作用。
3、做好施工监测和信息反馈 依据以上两点提出的优化设计方案,是在某一特定土质参数条件下的结果,其真实性与可靠性还必须通过施工实践加以揭示,并通过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信息进行及时地分类、采集、处理和反馈,加以调整。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很好地发挥对滑坡动态变形监测的作用,它不仅是检验滑坡设计正确性和发展设计理论的重要手段,而且还是及时指导正确施工、避免滑坡工程事故发生的必要措施,是信息化施工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利用滑坡施工前期的监测成果来指导后继工程施工的方法,已逐渐发展成一种新的信息化的施工技术,应用的手段先进且前景广阔。深层和地表位移监测、地下水变化的监测、岩土强度变化过程的测试、土压力测试、预应力测试以及对锚固工程质量的检测等等,从宏观到微观都有了极大的发展。通过现场测试,及时将施工期间和竣工后的稳定性信息准确反馈,不断完善设计指导施工,防止滑坡破坏,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4、进行滑坡施工各阶段的稳定性评价 对滑坡每个阶段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依据实测反馈回来的信息,采用反演分析法反求岩土参数,利用反演参数再通过动态计算模型分析计算下一阶段施工中土体与支护结构性状的施工方法,已越来越受到施工单位的认可。只有将这种方法循环应用在施工的每个阶段,不断评价,不断修正,才能确保施工的安全高效,这在节约投资、确保质量、缩短工期等各个方面都是最为有利的。
滑坡防治工程的信息化施工,要求存工程实施中从设计到施工都遵从动态化的、信息化的思维去指导设计和施工。信息化施工作为目前工程施工的主流,其精髓是如何根据施工现场监测或其他方法得到的量测信息来检验勘测和设计的准确性以及对后续施工进行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