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52监测网

安全监测行业网站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热门文章] 桥梁健康检测市场观察与技术探讨

[复制链接]
65 0
近ij 发表于 2023-6-30 10:46:28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分钟快速注册,登录后可查看、下载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近ij 于 2023-6-30 10:46 编辑

随着我国向“交通强国”不断迈进,全国公路桥梁建设同样发展迅速。根据《2022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年末全国公路桥梁103.32万座、8576.49万延米,比上年末分别增加7.20万座、1196.27万延米,其中特大桥8816座、1621.44万延米,大桥15.96万座、4431.93万延米。全国公路隧道24850处、2678.43万延米,增加1582处、208.54万延米,其中特长隧道1752处、795.11万延米,长隧道6715处、1172.82万延米。
桥梁建设迅速发展的背后,桥梁安全、耐久等问题日益突出,行业对桥梁安全性、舒适性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桥梁的管养以及应对突发事件应急保障能力等要求也备受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重点关注。近两年,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和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先后政策推动下,公路桥梁和城市桥梁监测市场呈现井喷之势。

日前,为全面推进公路长大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建设,增强长大桥隧结构监测能力,提升桥隧的耐久性和安全运行水平,赛文交通网举办了“桥梁健康监测市场观察与技术探讨”线上研讨会。

中路高科交通检测检验认证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闫昕、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淡丹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桥梁与结构智能监测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孟利波、苏交科集团交通科学研究院结构监测中心主任承宇和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教高李连友,五位嘉宾共同探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的市场情况,分享建设经验,探讨技术实施、运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加快开展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建设

中路高科交通检测检验认证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闫昕发表了《公路长大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建设工作》的主题报告,介绍了公路长大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建设背景、目标、主要工作内容,对公路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公路长大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平台建设技术指南做了解读。

随着桥梁服役周期、荷载环境等因素条件的变化,桥梁在安全耐久性等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问题突出,而当前我国已经跻身于桥梁大国,正在稳步向桥梁强国迈进。

闫昕表示,推进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建设,可以提高桥梁结构安全保障能力之需,提升桥梁精细化、数字化管养水平之需,加强路网桥梁监测监管能力之需,从而提升对整体桥梁的管理运维水平。

关于省部级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平台的建设,闫昕介绍平台建设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业务应用系统,主要包括建设省域长大桥梁状态监测、省级系统运行状态监测、省域长大桥梁应急监测、统计分析查询、路网桥梁专项分析与业务应用、管理驾驶舱;二是完善数据资源体系,通过平台汇聚、整合省内单桥系统监测数据,建设完善省级监测数据资源,实现与部级平台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三是完善软硬件资源池,充分利用已有软硬件设备,完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等基础支撑环境,保障信息系统建设。

闫昕表示,今年是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平台建设的关键一年,前两年的工作受疫情影响相对有些滞后,因此今年将会加快推进相关建设,争取在年底实现部省联网以及系统应用。

桥梁结构监测系统的智慧化品质提升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桥梁与结构智能监测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孟利波发表了《桥梁结构健康监测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思考》主题演讲。

孟利波回顾了近二十年来国内桥梁健康监测行业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成果,表示当下行业在处于发展的高峰期,全国各地监测项目正在纷纷上马,因此行业需要思考下行业在监测技术本身,在行业管理方面是否做好了准备。

在监测技术层面,孟利波首先分析了感知技术的发展问题,指出行业存在误解认为前端传感器已经非常成熟,问题主要在后端分析算法方面,其实不然。孟利波表示前端数据质量问题一直是行业关注的重点,而作为数据来源的前端传感器,设备本身在精度、分辨率、寿命等方面还要存有一定缺陷,例如目前没有设备厂商能够提供传感器寿命指标数据;设备在温度、噪音等外界因素影响难以校准精度等问题也一直存在,安装维护难度较大。

在采集技术,孟利波表示当前面向静态监测的振弦式传感器采集设备,大部分采用论询式采集,各通道顺序切换,而不是同步采集,从这一角度而言,大多采集涉笔还需,做出一定改进;在安全预警方面,孟利波认为当前预警指标单一,指标体系未形成标准规范中关于报警阈值,它仅仅只考虑了基于设计值有没有达到或者是超过多少设计值,不能够解决桥梁结构监测当中的问题。

在行业管理层面,孟利波认为目前在公路桥梁健康监测采用设计资质或者检测资质,是当前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做法,因为目前没有合适的资质来配置当下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因此拥有这两设计资质或者是检测资质,不代表这样的单位具备实施桥梁结构健康监测项目的能力。

同时孟利波认为监测技术本身处于高发展期,它是有高门槛的,但是它的技术门槛,实际上由于缺乏技术验证,没得到体现,那么最终表现为在市场上,参与市场竞争的单位展现给业主的最终成果往往就是一个平台,而这个平台究竟能发挥多大的作用,也还难以进行验证,需要行业的进一步探索。

江苏省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实践

随着全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桥梁健康监测行业正从传统的基于人工检查或经验决策,向现代化智慧管养转型。

苏交科集团交通科学研究院结构监测中心主任承宇,以江苏城市生命线一期工程桥梁监测为研讨目标,从建设背景、技术探讨、应用探索、总结展望四个方面进行了经验分享。

承宇首先介绍了江苏桥梁建设情况,目前江苏省的城市桥梁管理系统中在登记的桥梁有14127座,数量全国第一;江苏水系纵横,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桥梁作为交通的主要承载体,桥梁众多的同时桥型也较为丰富,有古迹桥梁,也有最新建设的新型结构桥梁;桥梁桥龄较长,跨度较大,平均在19.98年。

围绕桥梁监测技术探索,在江苏城市生命线一期工程项目的建设中,业主单位和建设单位共同提出了轻量化监测技术的概念并对其定义、适用场景、技术规范进行了论证。承宇表示,轻量化监测技术是一种面向桥梁安全需求,对桥梁特定参数进行专项测量,获取定量数据或定性结果,实现监测数据超限报警,指导结构运营养护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技术。

行业热点话题讨论

在研讨会圆桌讨论环节,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教高李连友进行主持,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淡丹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桥梁与结构智能监测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孟利波、苏交科集团交通科学研究院结构监测中心主任承宇参与了圆周论坛环节,共同探讨行业相关热点话题。

关于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可用性,淡丹辉认为桥梁结构监测建设是不能代替的,但也不能对其期望目标设定太高,需要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孟利波则表示需要明确系统建设的价值,特别是向业主单位明确桥梁结构系统建设的能力和功效;承宇从实践经验出发,指出系统建设是有用和必要的,但目前大部分应用系统的不是业主单位而是第三方咨询单位,因此需要真正意义上桥梁管养人员用系统才能才有更真正的生命力;李连友表示,政府部门对桥梁监测西系统建设的看法也在改变,特别是系统平台在应急处理方面。

关于当前规范文件实施标准,淡丹辉表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仍有困惑,相关文件并没有明确什么样的桥梁需要监测、监测规模等技术要求和框架,使得当前桥梁监测建设行业显得盲目;孟利波从工程角度分析,在实践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快餐化的偏差,在风险分析方面基本上千篇一律;承宇总结没有规范是不行的,但不能过于依赖规范,还是需要结合具体需求,减少资源浪费。

此外,四位专家还讨论了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理论与实践结合、桥梁结构健康监测行业发展的忧虑和担忧、短周期监测与轻量化监测产品理念的同与不同等等桥梁健康监测行业发展的其他热点问题。


——文章转载于“赛文交通网”(仅用于本站学习交流,侵权必删)




收藏
收藏0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1

帖子95

发布主题
最新发布
推荐阅读
一周热帖排行最近7x24小时热帖
关注我们
自动化监测技术交流

客服电话:010-62978778

客服邮箱:support@anxinjoy.com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地址:北京海淀区金隅嘉华大厦c座10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6000992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