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幺不语 于 2019-7-25 18:18 编辑
地铁工程引入第三方监测,一方面是为了判定地铁结构在施工期间的安全性及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验证施工方案和环境保护方案的正确性、合理性,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及环境安全的隐患或事故提供及时、准确的预报,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利用监测数据实现信息化施工,将监测结果用于优化设计,为设计提供更符合工程实际情况的设计参数,及时对开挖方案进行调整,使支护结构的设计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作为第三方公正性监测,为业主和第三方监测管理单位供以权威的监测数据,防止承包商提供虚假的资料和数据,隐瞒工程安全和质量真相,同时为一定的工程合同纠纷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撑。
第三方监测的范围包括:轨道交通新建线路车站基坑、区间竖井、线路区间、沿线受影响的重要的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等。控制指标分为预警值、报警值和控制值。控制值是指设计允许值;预警值是指引起警戒措施的起始值;报警值是指需提出报警的起始值。
第三方监测的主要内容: (1)支护结构桩(墙)顶水平位移: 主要采用全站仪进行观测,获得支护结构的桩(墙)顶水平位移数据,以便调整开挖速度及顺序,保护临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不因土方开挖过快或者过量而遭受破坏,以利于工程顺利施工。监测点沿基坑周边的支护结构每隔30m布设一个;观测点的布设根据车站基坑、竖井、盾构井的具体情况布于其圈梁、围护桩或地下连续墙的顶部。 (2)土体侧向变形: 主要采用测斜管、测斜仪监测靠近结构的周边土体变形,获得开挖基坑边缘或者隧道周围土体水平位移数据,与围护结构位移量进行对比分析,以便调整开挖速度及位置,保护临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以利于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土体侧向位移监测点布设在围护结构外侧,距围护结构一般为2m。每个基坑要布设2~4监测孔,测孔应该选择在变形大(或危险)的典型位置。测斜管管底应超过基坑开挖深度的3~8m,遇软土时取大值,硬土时取小值。同一测孔的测点间距一般为0.5~1.0m。 (3)支护结构变形: 主要采用测斜管、测斜仪监测,通过支护结构变形监测成果,验证基坑开挖方案和环境保护方案的正确性,优化设计,实现信息化施工,使支护结构的设计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 (4)支撑轴力: 主要采用轴力计或钢筋计、读数仪,监测位置为支撑中部或端部,量测支护结构的支撑轴力,是深基坑监测的重要内容,通过支撑轴力的监测主要是验证基坑支护方案和开挖方案,反馈设计及施工。 (5)锚杆拉力 主要采用应变计、应变读数仪安置于锚头进行监测,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量测锚索(杆)拉力,也是深基坑监测的重要内容,通过锚索(杆)拉力的监测可以验证基坑支护方案和开挖方案,反馈设计及施工,为设计施工积累经验。 (6)支撑立柱沉降 采用水准仪观测支撑立柱顶部,通过支撑立柱的沉降监测,能够反应钢支撑或混凝土支撑的挠度变化和受力情况,从而分析判定支撑及基坑的稳定性。 (7)地下水位变化 将水位管、水位仪安置于靠近支护结构的周边土体进行监测,在隧道或者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降水,为了随时掌握水位变化,避免降水对临近建筑物或者管线产生不均匀沉降或者开裂等危害,需要进行地下水位监测。 (8)爆破振速监测 采用传感器对需保护的建(构)筑物进行监测,爆破振动监测点埋设在被监测建(构)筑物结构内,每个点位的监测次数不少于总爆破次数的5%。 (9)建(构)筑物沉降、倾斜采用全站仪对需保护的建(构)筑物进行监测,监测建(构)筑物的沉降和倾斜,可以验证建(构)物及周边环境保护方案的正确性,积累经验,指导设计和施工。 (10)建(构)筑物裂缝宽度监测采用游标卡尺对需保护的建(构)筑物进行监测,开工前应对沿线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构)构筑物进行现状普查,了解现有裂缝的位置、分布、走向、长度、宽度,并绘图记录。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查看、巡视,观察裂缝的发展变化情况,并选择部分原有裂缝和新出裂缝进行观测。在每条裂缝的不同位置应至少布设两组观测标志进行观测。裂缝宽度的观测使用游标卡尺或手持式数据读数仪,测定金属杆(件)间距的变化。同时记录量测结果和日期,绘出裂缝的位置、形态和尺寸,附必要的照片资料。 (11)地下管线监测当基坑或者隧道开挖时,对于附近土体中重要的刚性管线的沉降和水平位移必须进行监测,随时掌握其变形情况,防止管线断裂,同时根据监测数据指导施工或对管线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等。
转载原创:测绘家 地铁第三方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