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监测⽹隧道板块,关注隧道安全监测领域,包括隧道
监测数据处理技术、隧道监测⽅案分享、隧道监测规范汇总、隧道监测施⼯记录、隧道检测⽅法汇总等资源
隧道监控量测的目的 经常做隧道的,特别是在施工队的,对于沉降观测和周边收敛应该是既熟悉又陌生吧,至少我是这样的,记得刚开始学的时候还真是天天拿着塔尺倒挂洞内,拉着收敛仪。现在几乎是做做样子,有个点给领导看就了事了。 可能是一般隧道自身稳定性本来较好,逐渐把这个关乎生命安全的东西边缘化了吧!今天也来说是个人对其的理解,以及一些布置、测量方法,仅代表个人看法! 首先说布置,一般是一组整环布置5个点,一个拱顶沉降观测点,两组周边收敛点。(如下图) 一、布置事项 1、布置间距 一般三级围岩30米一组,四级围岩10米一组,五级围岩5米一组。(最常见数据,各个地方不同工程标准有所不同,具体以自己工地图纸标定为准)。有钢架支护的,不能焊接在钢架以及连接筋上(实际图方便很多都是焊接在钢架上的)。 2、布置位置 拱顶一个,边墙两组四个(如上图)。每一环布置的5个点尽量在相近里程上,2、3两组尽量布置在相近高度,甲方要求也方便测量。 3、布置材料 测量方法决定用料,如果是用塔尺、收敛仪和水平仪需要埋设带钩的测量点(如带钩的膨胀螺丝);如果用全站仪就需要下图装置了,在他的尾端焊接一根15cm左右的钢筋,布置在初支内即可。 二、测量方法 1)拱顶沉降观测 老办法是利用塔尺挂在拱顶然后用水准仪读取数据,计算出观测点的高程,多天多次测量后对比分析数据。一般为了方便也可以采用全站仪测量。两种方法都需要一个标准点,洞内的控制点以及自己埋设的临时点都可以。 2)周边收敛观测 老办法当然是用收敛仪拉了,注意每次归零,以及记录第一次拉力值,以后每次测量是拉力读数必须一致。记录每一次收敛数值,对比分析。全站仪测量,分别测量两组点,记录然后算出每组点的距离,记录分析。 三、个人看法 个人比较推荐全站仪测量。特别是在隧道内。原因有几点: 1)隧道内测量拱顶下沉时,点过高,需要装载机配合,如果是全断面的话,装载机还够不着,得用台车协助,兴师动众,太麻烦。 2)测量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一样,例如图中的2号组点,在全断面开挖是,人是够不着的,测量3号组点是还得要求这两点间不能有障碍物。用全站仪就不存在此类问题。 3)有很多人都说,水平仪的准确度要高于全站仪,如果是只有这一个变量,的确水平仪精度要高一点点。但是综合人为等其他因素,个人认为在最后结果上全站仪的数据更为准确。如果全站仪设站后在测量的话,不仅能测的拱顶下沉,周边收敛点的间距,还能测出每个点的水平位移。 转自今日头条,原创测绘联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