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52监测网

安全监测行业网站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热门文章] 第2届近海深水桥隧工程设计与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

[复制链接]
228 0
近ij 发表于 2023-6-1 17:27:43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分钟快速注册,登录后可查看、下载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主办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发起单位

浙江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中南大学           东南大学

承办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

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

极端环境岩土和隧道工程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深水大跨桥梁研究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桥梁研究所

协办单位

浙江省建筑业技术创新协会

四川大学

河海大学

福州大学               

中铁大桥局集团武汉桥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Applied Ocean Research》编辑部

《Advances in Bridge Engineering》编辑部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

《隧道建设》编辑部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编辑部

赞助单位

成都新达盛通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华测试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会议目的

2021年国务院《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的发布,表明我国交通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再次进入一个加密和提升路网结构的进程,并向近海的海湾、峡口和岛屿等延伸。例如,上海、杭州、舟山、青岛、平潭、厦门及港珠澳等已经建成的若干跨海通道及连接桥隧工程,正在建设的宁波至舟山公路铁路第二通道(甬舟公铁复线)、六横大桥和杭州湾公铁第二通道等,规划建设的东海第二、第三大桥、烟大渤海通道、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等。沿海基础设施体系的完善,对区域经济融合和战略发展,如“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一体化”,具有重要作用。

不同于陆地桥隧工程,跨海交通工程(尤其是跨海峡和长水道桥隧工程、浮桥及部分库区深水桥梁隧道)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及波浪、流、冲刷等多灾害作用。其服役生命周期内涉及到流固耦合振动及耐久性、极端荷载(台风、地震、爆炸、碰撞)作用下结构动力响应及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等问题,也是当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研究的世界性热点和难题。

为系统展示和总结近海深水桥隧工程设计与研究进展,交流探讨桥隧结构分析理论方法、灾变机理、结构全寿命性能预测、风险分析及监测控制等最新成果,推动该领域的理论与技术创新,由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8所985高等院校发起、国内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及工程建造与应用企业单位等参与,在浙江大学及建筑工程学院和浙江省建筑业技术创新协会的大力支持下,于2021年9月24-26日在杭州举办了第一届近海深水桥隧工程设计与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为搭建在该领域设计、研究方面进行系列学术交流的平台,西南交通大学将于2023年8月11-13日在成都举办第二届近海深水桥隧工程设计与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ODBTE 2023),并征文如下。

二、会议主题

本研讨会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主题:

1. 海洋环境场地特征分析与建模;

2. 波浪、洋流与结构的耦合振动分析理论;

3. 近海桥隧工程基础和结构的分析、设计与施工;

4. 海工结构极端荷载(地震、爆炸、碰撞)作用下分析方法及致灾机理;

5. 悬浮隧道分析、设计与结构优化;

6. 近海交通基础设施耐久性、防腐(包括海洋生物腐蚀等)、寿命评估与预测方法;

7. 近海桥隧工程试验理论与方法;

8. 深水交通基础设计标准、风险和可靠性;

9. 近海桥隧工程的智能制造与监测控制;

10. 极端事件逃生和救援。

三、学术委员会 (按汉语拼音)

主    席

秦顺全

委    员

蔡春声  陈健云  程   斌  程正顺  段元锋

方明山  葛耀君  郭安薪  郭   健  何旭辉      

贺拴海  贺维国  贺治国  胡安峰  黄   侨   

孔   烜  林鹏智  李永乐  刘   高  毛伟琦  

梅大鹏  蒲黔辉  任   冰  邵旭东  孙利民  

汪劲丰  文望青  王东辉  吴   伟  项贻强   

肖海珠  熊   文  许福友  徐恭义  徐国际  

徐荣桥  颜东煌  严爱国  伊廷华  袁   勇      

郑金海  张   迪  张华庆  赵君黎  钟继卫   

张继生  祝   兵

(持续更新中…)

四、组织委员会

主    席

祝   兵  徐国际

合作主席

项贻强

副主席

郭安薪  林鹏智  袁   勇  熊   文  程   斌  

陈健云  段元锋  邵旭东  魏   凯

委    员

黄   博 (重庆交通大学 副教授)     

康啊真 (西南交通大学 副教授)

朱红钧 (西南石油大学 教授)         

罗   刚 (长安大学 副教授)                  

易壮鹏 (长沙理工大学 副教授)      

巫志文 (广西大学 副教授)              

刘嘉斌 (哈尔滨工业大学 副教授)

申永刚 (浙江大学 副教授)               

阳志文 (天津水科院 副研究员)      

刘耀东(湖北工业大学 副教授)      

汪建群 (湖南科技大学 教授)         

王   琨 (中南大学 讲师)            

林   亨 (温州大学 讲师)

本地委员

杨万理  占玉林  勾红叶  张明金  朱   金  

遆子龙

五、部分嘉宾报告(按汉语拼音排序)

白峰涛  教授  中国海洋大学

基于随机抛石模型的重力式沉箱码头水下爆炸毁伤分析



陈林  教授  同济大学

近海大跨悬索桥主梁多模态振动的阻尼伸臂控制方法



陈学彬  讲师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下凹型内孤立波对悬浮隧道的受荷研究



陈宇  副教授  中国民航大学

地震作用下土-桩-桥墩-水系统振动台试验及动力响应分析



程斌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深水系泊浮式桥梁风浪流联合作用试验



程正顺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水中悬浮隧道管体材料抗爆敏感性参数分析



樊伟  教授  湖南大学

水-船-桥相互作用研究



房忱  讲师  西南交通大学

跨海桥梁桥址区多维风浪参数联合概率分布研究



方根深  助理研究员  同济大学

我国典型海域台风环境风-浪-雨联合概率分布



方庆贺  副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考虑主梁超高的桥梁上部结构极端波浪作用



方明山  教高  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跨海桥梁超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研究



冯德成  教授  东南大学

考虑环境作用的近海混凝土桥梁震后损伤多模式模拟及数据驱动预测方法



谷音  教授  福州大学

地震海啸作用下近海桥梁动力反应研究



郭安薪  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

深水交通通基础设施的流场特征与流动控制



洪旭  讲师  合肥工业大学

基于概率密度演化理论的台风危险性分析



黄博  副教授  重庆交通大学

复杂海洋环境下跨海交通工程流固耦合仿真方法与防灾减灾研究



江辉  教授  北京交通大学

待定



康啊真  副教授  西南交通大学

变化地形上跨海桥梁结构波浪载荷研究



孔烜  教授  湖南大学

基于视觉与PINN的流场监测及预测研究



李超  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

近海长大结构平动-转动六分量多维多点地震动人工模拟方法研究



李宁  教授  天津大学

深水结构流固动力耦合实时混合试验方法探究



林立  教授  厦门理工大学

跨海桥梁桥上风致行车安研究



刘章军  教授  武汉工程大学

风-浪联合作用的降维建模及其应用



刘震卿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OWSC波能转换器尾流波高解析模型及分布式阵列优化研究



罗刚  副教授  长安大学

水中悬浮隧道管体材料抗爆敏感性参数分析



马如进  教授  同济大学

车致火灾作用下多塔斜拉桥结构性能研究



马玉祥  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

待定



冯忠居  教授  长安大学

强震作用下单桩与群桩基础动力时程响应差异振动台试验

复杂海域淤积条件下跨海大桥大直径变截面深长桩基础动力响应

复杂海洋环境震陷场地跨海大桥大直径变截面深长桩基础动力响应

强震作用下跨断层跨海大桥嵌岩群桩动力响应振动台试验



宁德志  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

待定



乔东生 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

断缆工况下悬浮隧道的整体非线性动态响应及渐进失效破坏



秦颖  副教授  东南大学

桁架加劲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



任冰  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

水下双圆管悬浮结构在波浪作用下的运动特性



邵旭东  教授  湖南大学

新型钢-UHPC组合箱梁跨海非通航孔桥研究



申永刚  副教授  浙江大学

结合深度学习和立体视觉的水下混凝土桥墩裂缝识别与量化



施伟  副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

漂浮式海上风机垂荡性能实验研究



舒江鹏  教授  浙江大学

视觉引导的跨海桥梁机器人智能建造与检测



王东辉  教高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跨海大桥建造技术创新和展望



汪建群  教授  湖南科技大学

基于压电陶瓷的环氧钢筋锈蚀监测及损伤机理研究



王丕光  教授  北京工业大学

地震作用下水-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



魏凯  教授  西南交通大学

桥墩浮式防波措施消波机理及几何构型优化研究



魏晓军  教授  中南大学

基于柔度基H2优化控制理论的桥梁颤振主动控制数值验证研究



巫志文  副教授  广西大学

新式悬浮隧道抑振体系水动力性能研究



项贻强  教授  浙江大学

任意边界条件下悬浮隧道车—隧—流耦合振动的理论模型及应用



肖海珠  教高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甬舟铁路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设计



许福友  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

柔性圆柱结构流致涡激振动数值模拟分析



徐国际  教授  西南交通大学

机器学习在桥梁水动力中的应用进展



严爱国   教高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珠机城际铁路跨金海湾公铁平层合建多塔斜拉桥设计



杨万理  教授  西南交通大学

抗海啸能力评价新指标及新型整流罩研究



阳志文  副研究员  天津水科院

悬浮隧道水动力特性及载荷-响应互馈机制试验研究



易壮鹏  副教授  长沙理工大学

悬浮隧道支撑锚索在管体运动状态下的湿模态与动频率



袁勇  教授  同济大学

管道货运:深海物流潜在选择



张文明  教授  东南大学

大跨斜拉桥风与温度作用组合效应研究



张显涛  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计算大型浮式结构物动力响应的离散模块有限元水弹性方法



张自立  教授  同济大学

海上漂浮式风机水动力计算的半解析理论模型



赵存宝  教授  石家庄铁道大学

深水大跨应急抢修高架铁路浮桥结构振动控制及列车通行安全性研究



赵密  教授  北京工业大学

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方法与软件研发进展



赵西增  教授  浙江大学

柔性浮式防波堤消浪机理研究



郑则群  教授 福州大学

人工智能在土木工程设计与制造领域前沿研究及应用



钟剑  副教授  合肥工业大学

多点多维地震环境下大跨度斜拉桥损伤机理及地震响应规律研究



周海俊  教授  深圳大学

待定



祝兵  教授  西南交通大学

风浪联合作用下大跨度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梁抖振响应时域分析



朱红钧  教授  西南石油大学

悬浮隧道断面形状对水动力流场特征与振动响应的影响研究



朱金  副教授  西南交通大学

大跨度公铁两用桥梁风-车-桥耦合振动异步长快速求解算法研究



朱劲松  教授  天津大学

待定



六、摘要投稿及会议注册

(1)摘要投稿

请投递1页或2页扩展摘要,发送至会务工作人员邮箱。摘要格式见附件2。截止日期:2023年7月15日。

(2)会议注册费

本次会议收取注册费(含会场费、会议资料、就餐、茶歇等)。具体标准为:正式代表,早鸟注册,2023年7月15日前,2200元,2023年7月15日之后,2500元人民币;在校研究生(报到时需持有效证件),早鸟注册,1200元,2023年7月15日之后,1500元人民币。住宿及交通自理。

(3)缴费方式

填写附件1“注册回执表”,将会务费转账至指定汇款账户,转账完成后将凭证发给会议工作人员邮箱。

缴纳会务费可直接扫码支付,缴费时请备注好您的姓名、单位、会议名称(ODBTE 2023)。


七、会务工作人员联系方式

联系人

魏   凯       18202867260

朱   金       13568833604

康啊真       15908149195

遆子龙       15928108141

会议专用邮箱

ODBTE2023@163.com

收藏
收藏0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1

帖子95

发布主题
最新发布
推荐阅读
一周热帖排行最近7x24小时热帖
关注我们
自动化监测技术交流

客服电话:010-62978778

客服邮箱:support@anxinjoy.com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地址:北京海淀区金隅嘉华大厦c座10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6000992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