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52监测网

安全监测行业网站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热门文章] 新技术来帮忙!古建筑“穿上”防火“金钟罩”了

[复制链接]
136 0
张女士 发表于 2023-9-28 09:26:26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分钟快速注册,登录后可查看、下载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张女士 于 2023-9-28 09:29 编辑

9月27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全国首届文保装备应用展在重庆开幕,这届文保装备应用展,不仅将大唐佛光寺东大殿等精巧繁复的木构古建模型搬进展厅,更展示了一系列为保护木构古建量身打造的最新技术装备,保障楼塔木构皆无忧,依然旧时模样。

我国的古建筑多以木质结构为主,耐火等级低,扑救困难,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较难控制,极易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佛光寺东大殿重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保存最完整的唐代建筑。对佛光寺这样的古建筑进行修缮前,必须要对木构件进行树种鉴定,为选择替换树种提供重要参考。在本次文保装备展上展出的木材智能鉴定系统,可以通过多点快速图像采样,实现近百种现代木材树种的现场快速鉴定。由于木材本身的特性,木构古建不仅面临经年累月的虫蛀风化,一旦发生火灾,则更可能导致毁灭性损害。如何防患于未“燃”?

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研究,掌握各类古建的燃烧特性和机理模型只是第一步。由于文物建筑对灭火装置和灭火介质要求很高,因此还要搭建灵活高效的微型消防站,在不同场合采用全氟己酮、细水雾等清洁高效的灭火装置,避免在灭火过程中对文物建筑造成二次损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纪杰:我们通过早期的一些预警探测评估的技术开发,尽量地去把我们文物建筑火灾的这种发生概率降到最低。一旦发现,我们要在极早期把它进行扑灭,降低它的火灾损失,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这种打早、打小、打了,降低早期的火灾损失。



(总台央视记者 田云华 闫洪 夏斯伟 杨洋 谭浪)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收藏
收藏0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1

帖子694

发布主题
扫码登录
扫码识别 即刻登录

客服电话:010-62978778

客服邮箱:support@anxinjoy.com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地址:北京海淀区金隅嘉华大厦c座10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6000992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