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52监测网

安全监测行业网站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热门文章] 亚当斯密的别针—桥梁监测系统规模扩大之后带来分工深...

[复制链接]
88 0
黑暗中漫舞 发表于 2024-8-8 11:30:35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分钟快速注册,登录后可查看、下载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黑暗中漫舞 于 2024-8-8 11:32 编辑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国富论》中讲到了两个故事,一是市场是看不见的手,协调着社会经济活动的顺利发生,二是劳动分工。就劳动分工,亚当斯密讲到了一个别针的故事,如下。——具体数据我没有去确认,故事想表达的主题思想是对的。

生产别针需要截丝、打磨、弯曲等18个环节,在传统手工作坊里,18个环节由一个人完成。一个人先把钢丝截断了、再拉直、再打磨、再弯曲……最后成形,一个熟练的老工匠,一天最多能做20枚别针,如果是一个新手,10枚别针恐怕也做不了。但是,在当时的英国,亚当·斯密发现有些工厂采用了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方式,这种方式把18个环节分成18道工序,分别由18个人负责(也有10个人负责的小工厂)。每个人专注于自己的职责,认真而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序,拉直的就只管拉直、打磨的就只管打磨、弯曲的就只管弯曲……一天下来能做多少枚别针呢?18个人一天能生产制造4800枚别针。

2021年开始桥梁监测系统大规模建设之后,跟以往相比较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1、数量型增长&分工深化
我们假想一个案例,比如某业主单位要在100座桥梁上安装监测系统,假设系统设计时候都设计了桥梁动力特性监测、汽车荷载监测和应力应变监测三个设备成本较高的监测科目。针对这个项目,有两种实施方式:

A方式(数量型增长)。甲方将100座桥梁分成5个标,分别招标5家做桥梁监测系统总包类型的机构来分别实施。5个标实施完毕后移交给业主,业主另行委托一家机构负责系统长期运维。

B方式(分工深化)。甲方只招标一家总包实施单位,要求总包单位进行专业分包。比如桥梁动力特性监测,每座桥梁硬件+安装+5年专项运维+5年数据服务+合理利润,标前核算约为30万元;以此类推,汽车动态称重系统30万元/桥,应力应变20万元/桥。三个专项分包,动力特性监测3000万元,汽车称重3000万元,应力应变监测2000万元。这个体量的项目是否能够招标到行业内最优质的专业分包商?又假设每座桥梁每年数据分析费用3万元,100座桥梁300万元,能否吸引到多家研究基础比较好的高校参与其中?
两种不同的项目管理模式,结果带来的桥梁监测系统质量,是否有较大的差别?目前国内针对大型桥梁监测系统项目管理上采取的是那种项目管理模式居多?

2、专业分包&劳务分包
分工深化的桥梁监测系统建设方式要求业主方和总包方进行专业分包,而数量型项目管理方式下有的业主或者总包方采取劳务分包方式,即采购软件,采购硬件,然后将桥梁上设备安装以劳务分包的方式委托出去。不同方式对于项目不同风险的分配是否合理,对于系统缺陷责任归属和今后服务追责可行性如何?

3、项目理解的线性化&复杂系统
规模大的桥梁监测系统跟小规模桥梁监测系统,从项目管理性质上是有本质性的差别?有的业主和总包方认为5座桥梁的监测系统跟500座桥梁监测系统,项目性质没有本质性的区别,不就是软件+硬件=系统吗?
如果以数量增长型对待,以劳务分包方式发包,认为软件+硬件就等于系统等这些视角来看,大规模桥梁监测系统项目跟小规模项目没啥本质性区别。故,我们提到的大规模桥梁监测系统建设须考虑的近10个问题,都将不成为问题。唯一可能成为问题的是项目建设中的管理混乱,风险分配和预算分配的不合理,长期运维责任的难以落实,项目建设质量的同质化等等这些。

4、标准规范的一刀切&允许各地区的探索
复杂科学有个“混沌边缘”的概念,系统过度有序,便会停止进化;组织过度无序,逐渐熵增,结果归于死寂;在某个中间的状态下,系统能够进化出不可预见的“结构”出来。在过度标准化和无序化之间,是否有这么一个“混沌边缘”的状态?而这个状态下,大规模桥梁监测系统建设能够带来项目管理和监测技术上的进步和提升?
2024-2025年,全国11个省区2200座中小跨径桥梁做试点,2025年出台或修订标准规范,以此为模版全国推广。11省区是各自搞各自的试点?还是在试点项目建设指南指导下整齐划一地进行试点?对于技术和工程进步,那种方式更优?
中小跨径桥梁监测系统是大桥监测系统的缩小版?还是有自身的系统特殊性,而需要在试点项目建设中把中小跨径桥梁监测系统的特殊性试验和验证出来?

5、目标是什么?
凡做事须有个目标,大规模桥梁监测系统的目标是什么?给桥梁安上智慧的翅膀,保障桥梁安全运营,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等等这些目标固然高大上,但是高大上而无法照进现实的目标是好的目标吗?于是目标设定可以做如下考虑:
(1)完成政策文件要求。上面发文要求干,我们不得不干,而且好歹不是有补贴吗?有的地区补贴比例较高,就用这些钱也能把系统建设得差不多。这种目标设定是不是就差了点追求上进之心气儿呢?
(2)在现有可获得的技术和产业条件下做的更好些。这种算是比较积极的目标设定,为此,好多桥梁业主兢兢业业,到处调研调查,力争把项目建设好。
(3)力争突破。包括项目管理模式、包括系统设计理念、包括技术研究等等。针对大规模桥梁监测系统建设,我们给出综合建议第一条都是设定什么样的项目建设目标?什么样的质量目标?
有没有更好的目标设定?如整个行业的巨大的技术进步,如能够实现桥梁养护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如桥梁监测数据与检测数据的有机融合应用,如建立真正的科学养护决策体系,等等。这些属于行业级目标,而非某个业主的目标。行业级目标对各个行为主体来说可控性都很弱,是各个行为主体互相博弈和作用才能实现的。

6、亚当斯密别针的故事能否照进现实?
2021年开启大型桥梁监测系统建设后,我们曾经提倡桥梁监测系统建设的专业分工深化,以应对突然拉高的需求,保障系统建设质量和进度。观察来看,专业分工深化没怎么发生,顶多是做监测系统的机构出现了不少,传感器需求量增大了不少。2026年以后开启中小跨径公路桥梁大规模建设的时代,其总体规模远大于大型桥梁监测系统,需求大,市场内生要求供给能力强,如此猜想,亚当斯密别针的故事能否在下一个阶段照进现实呢?静待观察之!

(文章源自检师学社微信公众号,此文系转载,仅用来学习及交流,版权归属原作者及原刊载媒体所有,侵权删)

收藏
收藏0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0

帖子117

发布主题
最新发布
推荐阅读
一周热帖排行最近7x24小时热帖
关注我们
自动化监测技术交流

客服电话:010-62978778

客服邮箱:support@anxinjoy.com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地址:北京海淀区金隅嘉华大厦c座10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6000992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