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52监测网

安全监测行业网站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2025年] 第四届全国车桥耦合振动及其应用学术研讨会

[复制链接]
996 0
幺不语 发表于 2025-2-10 14:39:00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会议时间: 昨天 08:30 至 2025-5-18 18:00 商定
会议城市:
会议地点:中国·北京
主办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支持媒体:
已报名人数:
1
本帖最后由 幺不语 于 2025-5-6 16:27 编辑

第四届全国车桥耦合振动及其应用学术研讨会
(第3号会议通知)
2025年5月16-18日   北京交通大学

车桥耦合研究是交通运输工程与力学领域的一项前沿课题,它聚焦于车辆与桥梁结构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机制,对于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通行效率具有重大意义。车桥耦合研究不仅能够揭示车辆通过桥梁时产生的振动、冲击等效应对桥梁结构安全的影响,还能为桥梁设计、维护以及车辆动力学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举办车桥耦合研究的学术会议,旨在汇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享最新研究成果,探讨未来发展趋势,推动该领域的技术进步与创新,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全国车桥耦合振动及其应用学术研讨会已成功举办三届:第一届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于2019年12月主办,第二届由垒知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大学于2021年4月联合主办,第三届由湖南大学于2023年4月主办在长沙召开。为总结交流近年来我国在车桥耦合振动及其应用领域的最新成果和研究进展,深入讨论该领域的发展前沿、关键技术和热点问题,推动车桥耦合振动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北京交通大学拟于2025年5月16-18日在北京召开“第四届全国车桥耦合振动及其应用学术研讨会”。竭诚欢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高校师生以及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加本次会议。

一、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协办单位: (排名不分先后)
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长安大学,长沙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东南大学,福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合肥桥梁工程安全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东交通大学,垒知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健研检测集团有限公司,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风险管理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建筑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
支持单位:《中国公路学报》 《铁道学报》  《湖南大学学报》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高速铁路(英文)》  《Urban Rail Transit》  《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Advances in Bridge Engineering》
《Advances in Wind Engineering》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路基工程》
媒体支持: 国铁路网  中交协联交通科学大讲堂  52监测网  土木在线  桥梁堡  智慧土木  微土木人

二、会议主题
• 车桥耦合振动理论与应用
• 风/浪-车-桥耦合振动理论与应用
• 车-路耦合作用研究
• 车辆荷载识别、动态称重技术及超载监测
• 基于车辆的桥梁间接测量与健康监测
• 基于车桥振动的桥梁检测与损伤识别
• 考虑车辆振动的桥梁性能评价
• 地震作用下车桥系统安全评价
• 交通环境振动、噪声预测与控制
• 基于车辆和桥梁响应的数字孪生技术
• 交通荷载作用下桥梁智能运维

三、学术委员会
主  席:杨永斌(重庆大学) 翟婉明(西南交通大学)夏禾(北京交通大学) 蔡春声(东南大学)
委  员:(按拼音顺序)
安永辉   卜建清   蔡小培   陈昌萍  陈彦江  陈志为  陈兆玮  陈良江  淡丹辉  邓  露  狄  谨   丁  勇   丁幼亮   丁政豪  段元锋  冯东明  冯青松  方有亮  高  亮  高芒芒  高  康   勾红叶   古  泉   郭  健  郭向荣  郭  辉  郭薇薇  韩万水  韩林海  韩  艳  韩  冰   韩智强   贺文宇   何旭辉  何  畅  华旭刚  黄  侨  黄天立  蒋丽忠  姜绍飞  江  辉   晋智斌   孔  烜   雷  鹰  李  奇  李秋胜  李顺龙  李松辉  李万润  李小珍  李  岩   李永乐   李慧乐   李克冰  李国龙  李方元  林树枝  柳成荫  刘界鹏  刘铁军  刘  洋   刘全民   刘汉云   卢朝辉  吕大刚  马宏伟  马晓川  马  麟  毛建锋  孟祥云  倪一清   聂振华   秦晓春   邱发强  曲春绪  任伟新  任尊松  任剑莹  阮家荣  时  瑾  孙利民   孙增寿   孙亮明   宋晓东  史红梅  谭国金  谭忆秋  万华平  王东东  王  磊  王佐才   王力东   王浩祺   王凌波  王业路  汪  斌  温佳年  伍云天  魏晓军  吴维青  夏  烨   夏  勇   肖  宏   肖  祥  辛  涛  熊  文  徐恭义  徐国际  许维炳  徐幼麟  向活跃   谢伟平   颜王吉   杨建伟  杨子仪  杨新文  杨东辉  向  平  姚德臣  姚忠达  伊廷华   殷新锋   余  岭   余志武  苑宝玲  袁  鹏  袁阳光  严乃杰  战家旺  张宝兰  张  建   张连振   张  楠   张清华  张  宇  张龙威  张  峰  周海俊  周建庭  周勇军  周  云   周  宇   周立明   周运来  祝  兵  朱信群  朱劲松  朱  力  朱圣浩  朱松晔  朱志辉   朱思宇   朱  金   祝志文 (持续更新中)

四、组织委员会
主  席:蔡国庆
副主席:蔡小培  解会兵  张  楠
委  员:(按拼音顺序)
安明喆  曹艳梅  陈启刚  杜宪亭  郭薇薇  侯博文  李国龙  时  瑾  石顺伟  孙琪凯  王志鲁  文永奎  夏超逸   肖  宏  解会兵   辛  涛  姚锦宝  战家旺  鄢乃旋   张艳荣  钟阳龙  朱  力  张国华

五、会议安排

会议日程
日期
时间
会议内容
地点
5月16日
10:00-22:00
报到、注册
湖湾酒店东区一楼大堂
5月17日上午
08:00-10:00
主论坛(开幕式+合影+大会报告)
金色大厅(二层)
10:00-10:20
茶歇
金色大厅(二层)
10:20-12:00
主论坛(大会报告)
金色大厅(二层)
12:00-13:30
自助午餐
东区一层西餐厅
5月17日下午
14:00-15:45
分论坛报告
(金色大厅一层)
75、76、77会议室
(金色大厅负一层)
85、86、87会议室
15:45-16:00
茶歇(金色大厅二层)
16:00-18:00
分论坛报告
18:30-20:30
晚宴 (垒知奖颁奖)
金色大厅(二层)
5月18日上午
08:00-10:00
分论坛报告
(金色大厅一层)
75、76、77会议室
(金色大厅负一层)
85、86会议室
10:00-10:20
茶歇(金色大厅二层)
10:20-12:00
分论坛报告
12:00-13:30
自助午餐
东区一层西餐厅
5月18日下午
14:00-15:30
主论坛(大会报告)
金色大厅(二层)
15:30-15:40
茶歇
金色大厅(二层)
15:40-17:00
主论坛(大会报告)
金色大厅(二层)
17:00-17:20
闭幕式+下一届承办单位发言  

注意事项:
1.报道时领取会议资料和餐券,办理住宿领取房卡。
2.注意人身和财物安全,贵重物品请寄放总台,遵守当地法规和酒店的规定,有事及时和会务组联系。
3.现场缴费的代表,只能开收据,会务组会在会议结束后统一开具电子发票发送到参会代表微信或者邮箱(如需提前开发票请提前一周办理好会务费)。
4.ppt比例为16:9。

六、学术报告安排(排名不分先后,根据报告题目接收顺序)

序号
姓名
单位
报告题目
1
杨永斌
重庆大学
弹性支撑梁受到系列荷载的共振相消问题
2
周建庭
重庆交通大学
600米级超大跨拱桥大比例物理模型试验与动力性能测试展望
3
杨子仪
阳明交通大学
Recent development for vehicle scanning method
4
姚忠达
淡江大学
高速铁路车桥共振现象探讨
5
段元锋
浙江大学
考虑车桥耦合和钢丝锈蚀的高速铁路系杆拱桥吊杆疲劳寿命评估
6
高芒芒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车线桥动力仿真分析在铁路工程中的应用
7
陈良江
国铁集团
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铺设无砟轨道研究与实践
8
徐幼麟
西南交通大学
列车-板式轨道-桥梁耦合系统数字孪生的构建与应用
9
蔡春声
东南大学
风环境下大跨度桥梁与车辆安全防控
10
任伟新
深圳大学
移动车辆作用下桥梁响应功率谱密度传递比特征的性质
11
邓  露
湖南大学
计算机视觉辅助的桥梁动态称重研究
12
郭  健
西南交通大学
车载作用下缆索承重桥梁易损构件疲劳性能研究
13
何旭辉
中南大学
风车桥耦合系统精细化建模、智能预测与评估研究进展
14
余志武
中南大学
双碳背景下高铁轨-桥体系绿色建养技术对策研究
15
韩万水
长安大学
路网级重载过桥运维软件建设实践
16
张连振
哈尔滨工业大学
惯容调谐质量阻尼器动力特性及振动控制性能试验研究
17
陈令坤
扬州大学
轻量级混合注意力网络深度学习高铁桥梁损伤识别及影响列车脱轨分析
18
李国龙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线桥平顺性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19
郭  辉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高速铁路大位移梁端伸缩装置基于性能的设计研究与工程实践
20
刘全民
华东交通大学
桥上约束阻尼声屏障减振降噪研究
21
王  铭
西南交通大学
桥梁涡振下的行车安全评估技术及影响分析
22
杨  干
长安大学
基于车致响应异变解析的混凝土多梁桥横向协同性能退化评估
23
王力东
长沙理工大学
高速磁浮车-桥-风耦合系统控制时滞影响研究
24
张  迅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并行自适应加强代理模型的车-桥系统随机动力响应分析
25
胡恩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钢-混凝土组合槽型梁车轨桥耦合动力响应分析
26
马  麟
河海大学
基于统计矩的公路连续梁桥解析和数值冲击系数谱研究
27
杨新文
同济大学
高速铁路长大桥梁端轨道不平顺辨识方法
28
贺浩楠
西南交通大学
环境激励引起的桥梁低频振动对桥上高速铁路列车行车性能影响
29
晋智斌
西南交通大学
高烈度区结构弹塑性对车-桥耦合振动的影响
30
孙增寿
郑州大学
基于双拖车的桥梁模态参数与桥梁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31
严乃杰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千米级跨度高速铁路桥梁梁端区域变位特征及行车性能研究
32
徐  昊
重庆大学
基于移动车辆响应的桥梁模态参数识别
33
郑禹豪
西南交通大学
基于列车行车性能的桥塔区风屏障防风效果研究
34
许维炳
北京工业大学
伸缩缝/支座等时变参数对(列)车致结构动力响应影响研究
35
张青霞
大连民族大学
基于移动频率响应函数的车-路耦合振动响应快速计算
36
莫向前
重庆大学
基于能量平衡的桥梁无畸变振型识别方法研究
37
毛建锋
中南大学
列车-轨道-桥梁系统随机振动分析与智能评估研究
38
殷新锋
长沙理工大学
基于车桥耦合振动与物理引导神经网络的桥梁损伤识别研究
39
花雨萌
武汉理工大学
基于杆-悬挂质量模型的建筑结构车致振动分析方法
40
袁  鹏
东南大学
界面能量守恒的车轨桥系统分区非迭代混合算法
41
柴小鹏
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
大跨度桥梁大幅涡振阻尼减振技术研究
42
秦晓春
北京交通大学
周期型阵列式声屏障研发与示范应用
43
李顺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
高速铁路桥梁变形智能感知方法
44
宋晓东
东南大学
基于机器听觉的桥梁伸缩缝异常状态识别方法
45
张  宇
石家庄铁道大学
FPEI4-4格式在车桥耦合问题中的应用研究
46
秦泽阳
石家庄铁道大学
车-路-桥耦合系统建模及动力响应分析
47
辛莉峰
西北工业大学
车桥耦合系统动力性能随机模糊综合评价法
48
曲春绪
大连理工大学
车载传感器无接触获取桥梁响应与全桥模态拼接方法
49
李方元
同济大学
弦索式空中轨道结构与车轨耦合振动特性
50
夏  琪
张  建
东南大学
基于冲击振动理论的灾损桥梁快速测试与诊断方法
51
宋立忠
华东交通大学
基于惯容阻尼器浮置板轨道的桥梁结构噪声控制研究
52
方有亮
河北大学
基于功率谱密度与深度学习融合的多类型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53
王矗烽
西南交通大学
大跨度悬索桥梁端区域局部变形及行车性能研究
54
王  辉
西南交通大学
列车荷载作用下悬索桥梁端纵向运动的解析计算方法
55
沈伯衡
宁波大学
车辆冲击荷载下模数式伸缩装置动态强度分析和结构拓扑优化
56
聂振华
暨南大学
基于高分辨率模态振形的桥梁损伤位置精准识别
57
陈少耿
暨南大学
基于单传感器的重构时序相空间的结构损伤识别’
58
余  岭
暨南大学
桥梁移动车载特征、模型构建及其识别理论
59
魏晓霞
暨南大学
基于风格迁移和对抗学习的桥梁损伤检测领域泛化方法
60
高应松
暨南大学
基于因果关系的风格迁移领域泛化进行结构损伤检测
61
张  田
大连海事大学
风场中高速铁路线上列车运行可靠性分析
62
白建涛
吉林大学
移动车辆激励的车桥耦合动力学计算与CAE工业软件开发
63
何  畅
中南大学
考虑弓网受流的高速铁路震后桥上行车性能评估
64
牛孟锴
澳门大学
基于拟传递比的桥梁动态称重无模型方法研究
65
周  宇
安徽建筑大学
车致激励下连续梁桥抗弯刚度反演与快速评估试验研究
66
卢  恋
安徽建筑大学
基于分数阶Fourier变换的移动荷载激励下桥梁损伤识别研究
67
朱  金
西南交通大学
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大跨度悬索桥涡振条件下驾驶员过桥舒适度快速评估模型
68
吴维青
福州大学
基于车桥振动的桥梁疲劳损伤定量监测与检测
69
刘汉云
长沙理工大学
基于代理模型的车桥耦合系统地震响应预测研究
70
黄天立
中南大学
基于高精度时频分析的车桥耦合系统时变特征分析和损伤诊断研究
71
冯青松
华东交通大学
桥梁附加变形影响下轨道-桥梁系统静动态特性及层间损伤分析
72
郭恩国
暨南大学
基于车桥振动的桥梁检测与损伤识别
73
李小珍
西南交通大学
周边环境低频振动对高铁桥梁行车安全的影响
74
韩智强
太原科技大学
随机车流下曲线桥梁车桥耦合振动研究
75
张炜培
西安理工大学
基于单侧逐级加载算法及L2正则化的水平曲梁影响线提取
76
韩怡天
南京工业大学
监控视频辅助的桥梁横向联系状态变化感知与损伤识别
77
雷  鹰
厦门大学
基于运动车辆接触力灵敏度分析的桥梁损伤和表面粗糙度联合识别的方法
78
刘  婕
圣小珍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基于连续脉冲与动态卷积的高速移动车轮声辐射研究
79
万  幸
西南交通大学
基于结构声强的钢结构桥梁损伤识别研究
80
孙  倩
合肥大学
移动荷载作用下基于响应谱传递比的桥梁模态参数识别研究
81
张一峰
中国民航大学
飞机荷载作用下机场滑行道桥动力响应分析
82
范楚涵
同济大学
下承式网状吊杆拱桥车载冲击数值研究
83
杨梦雪
成都理工大学
基于自适应深度学习的风-车-桥系统安全评估
84
谭国金
吉林大学
冲刷损伤后中小跨径桥梁通行能力快速评估方法研究
85
李喜梅
兰州理工大学
基于车桥耦合的波形钢腹板组合连续梁桥疲劳损伤分析
86
辛立博
兰州理工大学
桥梁参数对钢-混曲线梁桥车桥耦合振动的影响及舒适度分析
87
郑  净
皖西学院
400+km/h高速铁路全封闭声屏障气动特性与优化
88
陈  冉
广州航海学院
考虑非线性电磁力磁浮车桥耦合系统随机振动分析的等效线性时域显式方法
89
李登国
嘉兴大学
基于动载测试和贝叶斯推理的桥梁静力行为预测方法研究
90
黄可欣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极限状态法的铁路列车荷载深化研究
91
陈  辉
温州理工学院
海洋大气环境车船撞击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桥梁材料与构件静动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92
尹逊一
中南大学
基于地基微波雷达的斜拉桥时变索力识别方法研究
93
闫王晨
湘潭大学
基于混合数据的桥梁动态称重算法
94
陈  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机-桥耦合振动的装配式钢-混组合滑行道桥动力性能研究
95
邹思敏
中南大学
突变风作用下桥上高速列车行车安全性分析
96
刘  鹏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梁桥振动有限元程序系统的开发与工程应用
97
周勇军
长安大学
公路梁桥冲击系数研究进展
98
徐智伟
南京工业大学
风-车-桥系统极值响应高效估算方法研究
99
吴梦雪
西南石油大学
风-车流联合作用下大跨度悬索桥吊索腐蚀疲劳可靠度研究
100
马登科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时速400公里高速铁路车辆-轨道-桥梁耦合动力分析模型及线桥结构力学行为研究
101
马晓川
华东交通大学
组合轨件重构影响下的车岔耦合系统动力学研究
102
向活跃
西南交通大学
考虑车-桥耦合系统激励随机性影响的大跨度悬索桥竖向涡振限值研究
103
袁  霖
西南交通大学
考虑涡激振动影响的大跨铁路桁梁桥行车性能分析
104
王业路
青岛理工大学
基于模态叠加法的连续梁桥的振动模式识别及冲击系数计算方法研究
105
孙渤佳
河北工业大学
基于车桥耦合振动的曲线钢-混组合箱梁桥模态和损伤识别研究
106
于和路
重庆交通大学
考虑轨道谱时频非平稳性的变速车桥系统随机振动研究
107
伍怡璇
华南理工大学
车桥耦合随机振动分析的显式-物理信息神经网络
108
李金鑫
北京建筑大学
基于车致索力时空分布的斜拉索健康状态评估
109
丁政豪
湖南大学
融合聚类与增量学习的克里金辅助演化的结构模型修正
110
潘楚东
广州大学
基于识别荷载功率谱的移动荷载生成式仿真方法研究
111
赵永帅
中南大学
基于GP-TCN深度学习模型的车桥系统随机响应预测研究
112
胡海洋
哈尔滨工业大学
桥梁模态及轨道不平顺对车桥耦合振动特性的影响研究
113
杨东辉
大连理工大学
悬索桥加劲梁关键约束装置诊断、评估与预后
114
蒋希昊
西南交通大学
钢-混叠合梁桥-全封闭声屏障综合噪声研究:数值预测与测试验证
115
武亚鹏
石家庄铁道大学
胶接Fe-SMA预应力修复疲劳开裂钢桥板及性能优化
116
郭向荣
中南大学
大跨度铁路桥梁涡振振幅限值研究
117
戴宝锐
西南交通大学
基于运营列车动力响应的轨道不平顺识别方法
118
韩  艳
北方工业大学
考虑不同移动意图影响下的人行桥人致横向振动研究
119
周军勇
广州大学
基于运营车流数字孪生的桥梁随机荷载试验方法
120
熊  文
东南大学
基于SPH粒子模型的桥梁冲刷高危行为精细化推演
121
周立明
石家庄铁道大学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桥梁荷载动态称重和时空分布研究
122
袁阳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混凝土梁服役期两阶段抗弯承载力计算及衰减预测
123
朱劲松
天津大学
中小跨径桥梁分步损伤检测识别关键问题研究
124
陈志为
厦门大学
不中断交通条件下桥梁影响线识别方法
125
张  尧
厦门大学
基于过桥重载车辆动力响应的桥梁影响线识别方法
126
张龙威
湖南科技大学
基于似然估计的桥梁动态称重算法
127
张  杰
上海海事大学
面向科技治超的非接触式重载车重识别方法研究
128
罗  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视频运动放大的桥梁振动测量与索力识别
129
王  硕
湖南大学
无需预知车辆位置的桥梁动态称重研究
130
陈  震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移动车载识别正则化方法比较研究
131
孙家正
大连理工大学
监检测数据联合驱动的桥梁支座车致响应动态预测
132
顾海伦
大连理工大学
代理模型驱动的大跨悬索桥车致梁端位移快速瞬态分析
133
梁  浩
同济大学
集群并行学习Kriging驱动的桥梁动力学数字孪生高精度快速更新
134
孙智韬
东南大学
基于车桥耦合和贝叶斯优化算法的悬吊桥TMD减振参数优化研究
135
刘宇飞
大连理工大学
结合车辆动态称重的桥梁运营模态参数识别研究
136
管泽鑫
大连理工大学
基于随机车致响应监测统计特征的多尺度模型动态修正
137
毕  然
西南交通大学
基于有限元-机器学习协同的高铁桥梁低频振动智能预测方法
138
李  铮
中南大学
基于PDEM 与贝叶斯优化改进深度学习模型的列车-轨道-桥 梁系统随机振动分析方法
139
王  闯
北京交通大学
融合综合检测车多源数据的桥梁空间变位驱车识别方法
140
陈海珺
重庆大学
基于车辆扫描法的曲线轨道-桥梁系统耦合频率及轨道模数识别研究
141
刘玉红
重庆大学
基于两相继行驶车辆的曲线桥阻尼比识别研究
142
江  煊
华东交通大学
基于能量泛函变分原理的地铁车辆段上盖建筑垂向振动传递特性研究
143
周  斌
天津大学
基于多源车致桥梁响应融合的损伤定位方法
144
周  帅
天津大学
基于影响线信息融合和贝叶斯模型修正的两阶段桥梁损伤识别方法
145
王保全
东南大学
深度学习驱动的装配式梁桥铰缝损伤快速评估
146
陈  锦
重庆大学
基于移动、静止测量车消除桥梁阻尼影响恢复桥梁振型的间接测量法
147
周祖年
广州大学
通过移动测试车的车轴响应近似接触点响应识别桥梁频率:理论和实验
148
张升旺
北京工业大学
基于车-轨-桥耦合振动的钢桥疲劳时变可靠度分析
149
朱毅鹏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基于移动双轴车辆响应的桥梁模态参数识别
150
陈宜玲
中南大学
基于MBD-DEM-FDM耦合的列车-有砟轨道-路基系统
宏细观动力响应研究
151
陈  雷
重庆大学
连续移动荷载下弹性支撑梁的共振/消振机制及应用
152
刘胜坤
青海大学
基于车轮-路面耦合振动效应和车轮尺寸效应的减速带优化设计方法
153
沈泽涵
中南大学
基于MBD-DEM-FDM耦合的列车-有砟轨道-路基系统宏细观动力响应研究
154
吴方钰
浙江大学
考虑桥头沉降的车桥耦合分析与应用
155
史罗克
重庆大学
高阶车桥耦合作用对薄壁梁弯扭频率的影响
156
金  卓
中南大学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高架轨道声屏障声学性能研究
157
李  岩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车激动力响应的桥梁基础冲刷智能识别方法
158
郑  旭
北京建筑大学
装配式板梁桥单板承载能力快速评估技术
159
任一飞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利用一队运行车辆间接监测桥梁健康的方法
160
李怡帆
合肥工业大学
基于物理信息神经网络的移动荷载作用下桥梁动力响应分析
161
李祎琳
合肥工业大学
考虑参数空间不确定性的桥梁动力响应分析
162
李志东
合肥工业大学
基于WGAN-GP和DAAN移动荷载下的桥梁损伤识别
163
刘亦骧
长安大学
基于车桥耦合联合仿真的在役连续刚构桥受力性能研究
164
文永奎
北京交通大学
大跨铁路悬索桥梁端转角影响行车性能评价方法
165
毋光明
郑州大学
位移数据驱动的大跨桥梁支座磨损预警方法
166
陈泽鹏
佛山大学
基于混合模态参数与自适应损伤敏感指标的结构状态评估
167
肖  祥
武汉理工大学
基于电涡流阻尼器的应力带桥振动控制方法研究
168
刘  纲
重庆大学
桥梁表观病害人工智能识别方法
169
温佳年
北京工业大学
考虑车桥耦合效应的摇摆桥梁地震反应分析
170
张  兵
郑州大学
中小跨桥梁轻量监测的车致动响应自适应截取方法
171
孔  烜
湖南大学
基于视觉与AI的车辆超载超限智能化管控
172
赵  涵
清华大学
地震-列车制动耦合下的桥上行车安全智能谱强度分析
173
肖源杰
中南大学
列车-有砟轨道-路基耦合系统多尺度精细化建模及动力响应分析
174
朱  力
北京交通大学
考虑长期变形和界面疲劳损伤耦合影响的列车-组合桥梁系统动力性能的长期变化规律研究
175
王志鲁
重庆大学
面向桥梁动力参数强化识别的测量车系统与算法
176
史  康
重庆大学
基于车辆扫描法的薄壁梁弯扭耦合频率识别研究
177
高  康
东南大学
基于有限单元法数据驱动的1D和2D桥梁多损伤检测方法:理论与试验研究
178
阳  洋
重庆大学
桥梁支座快速诊断及其标准编制初步研究汇报
179
王俊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时变空间路面模型建立及其对车-桥耦合振动的影响分析
180
朱志辉
中南大学
列车-轨道-桥梁系统动力分析与行车安全评估软件平台(TRBF-DYNA)
181
曹艳梅
北京交通大学
地铁引发建筑物室内二次结构噪声的概率预测分析
182
郭薇薇
北京交通大学
横风作用下拱桥-移动列车系统气动特性分析

七、会议地址及住宿
酒店名称:温都水城湖湾酒店(东区) 酒店地址:昌平区北七家镇王府街55号东区单/双床房550元/间(含双早)
西区单/双床房390元/间(含双早)
酒店电话: 010-81788888

八、交通线路:(机票建议买到首都国际机场)
1.首都国际机场
乘坐机场快线--三元桥站换乘地铁10号线外环--惠新西街南口站换乘地铁5号线--天通苑南站下A南口出--换乘换公交快速3线区间至平西王府西站下车。直接打车到酒店约100元左右。                             
2.北京西站
乘坐地铁7号线--磁器口站换乘地铁5号线--天通苑南站下A南口出--换乘换公交快速3线区间至平西王府西站下车。直接打车到酒店约120元左右。
3.北京南站
乘坐地铁14号线--蒲黄榆站换乘地铁5号线--天通苑南站下A南口出--换乘换公交快速3线区间至平西王府西站下车。直接打车到酒店约100元左右。
4.北京站
乘坐地铁2号线外环--雍和宫站换乘地铁5号线--天通苑南站下A南口出--换乘换公交快速3线区间至平西王府西站下车。直接打车到酒店约120元左右。
5.大兴国际机场
乘坐大兴机场线--草桥站换乘地铁10号线外环----惠新西街南口站换乘地铁5号线--天通苑南站下A南口出--换乘换公交快速3线区间至平西王府西站下车。 直接打车到酒店约200元左右。
6.通勤车接站地点、时间地点
地点:天通苑北地铁站       通勤车时间:11:00-22:00         
7.自驾车导航:昌平区北七家镇王府街55号温都水城湖湾酒店(东区)

九、会议注册
1. 会议费用:会议注册费为2200元/人(学生注册费为1800元/人),会议注册费包含资料、会议期间用餐、茶歇等,不含交通和住宿费。
2. 缴费方式:参会人员可通过以下方式缴纳会议注册费,缴费完成后请保存好支付凭证。
方式一:转账汇款(请备注姓名+单位名称)
开户名称:北京旺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开 户 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门头沟区支行
账    号:1100 1009 5000 5303 3057
方式二:扫码支付务必提供(微信-商户单号,支付宝-商家订单号)截图,建议用微信。




方式三:会议注册现场缴费(支持转账、现金、扫码、刷卡等支付方式)。
注:现场缴费的代表,只能开收据,会务组会在会议结束后统一开具电子发票发送到参会代表微信或者邮箱(如需提前开发票请提前一周办理好会务费)。

十、会议联系
会  议  咨  询:石顺伟  电话18911908420 (微同) 邮箱:swshi@bjtu.edu.cn
孙琪凯  电话13552686341 (微同) 邮箱:kqsun@bjtu.edu.cn
会  议  报  名:张国华  电话15010118933 (微同) 邮箱:353711753@qq.com
论文及摘要联系:郭薇薇  电话13651365396 (微同) 邮箱:cheqiao2025@126.com

附件:第四届全国车桥耦合振动及其应用学术研讨会
第3号通知第四届全国车桥耦合振动及其应用学术研究议通知.pdf (753.14 KB, 下载次数: 0)


暂未通过 (1 人)

  留言 申请时间
光玻刘方园vp 2025-4-16 16:00
收藏
收藏0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39

帖子3532

发布主题
扫码登录
扫码识别 即刻登录

客服电话:010-62978778

客服邮箱:support@anxinjoy.com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地址:北京海淀区金隅嘉华大厦c座10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6000992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