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52监测网

安全监测行业网站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技术&资料] 关于基坑监测的全过程

[复制链接]
991 0
脏脏羊 发表于 2025-4-2 13:10:48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分钟快速注册,登录后可查看、下载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脏脏羊 于 2025-4-2 13:10 编辑

基坑监测的全过程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贯穿基坑施工前、施工中及施工后的各个阶段,需结合设计、地质、环境等因素动态调整。以下是分阶段的详细说明:
一、前期准备阶段1. 方案设计
  • 依据文件:地质勘察报告、支护设计图纸、周边环境调查报告(如建筑物/管线分布)。
  • 监测方案编制:
    • 确定监测等级(如一级基坑需监测≥7项内容,二级≥5项)。
    • 布点设计:水平间距20~30m,关键部位(阳角、深度突变处)加密。
    • 选择技术手段(如自动化监测或人工巡检结合)。

2. 仪器校验与安装
  • 设备标定:测斜仪、轴力计等需经法定计量机构校准。
  • 基准点布设:在变形区外稳定地层设置≥3个基准点(避免施工扰动)。
  • 初始值采集:施工前至少连续3次测量取均值作为基准数据。
二、施工阶段监测1. 分层开挖期
  • 关键动作:
    • 每层土方开挖后立即监测支护结构位移(如测斜管数据)。
    • 支撑安装后24小时内测量轴力初始值。
  • 典型频率:
    • 开挖至50%深度前:1次/2天。
    • 开挖至基底前:1次/1天。
    • 暴雨、震动等异常工况后:即刻加测。

2. 支护结构施工
  • 锚杆/土钉监测:张拉锁定后测预应力损失(允许偏差±10%设计值)。
  • 混凝土支撑裂缝:宽度≥0.3mm时需记录并分析原因。
3. 地下水控制
  • 降水井运行期:每日记录水位降深,周边水位骤降>1m/d时预警。
  • 回灌井监测:防止回灌导致周边建筑物浮起。
三、施工后监测(回筑期)
  • 底板浇筑后:
    • 监测频率降至1次/周,重点观察反弹变形(如基坑回弹≥0.5%H需加固)。
  • 地下结构施工期:
    • 拆除支撑时实时监测位移反弹(如每拆一层支撑测一次轴力)。
    • 结构外墙回填后继续监测周边地表沉降至稳定(通常持续2~3个月)。

四、数据分析与反馈1. 数据处理
  • 数据修正:剔除温度、施工振动等干扰因素(如测斜管温度补偿)。
  • 趋势分析:绘制位移-时间曲线,判断收敛性(连续3天位移速率≤0.1mm/d可视为稳定)。
2. 预警与应对
  • 三级预警机制:
    • 黄色预警(达控制值70%):加密监测至2次/天。
    • 橙色预警(达控制值90%):暂停施工并召开专家会。
    • 红色预警(超控制值):启动应急预案(如回填、增设支撑)。

3. 报告编制
  • 日报/周报:包含关键数据对比图、超限值说明。
  • 总结报告:工程竣工后提交,需包含监测数据与设计预测的差异性分析。
五、特殊工况处理
  • 突遇流砂层:立即监测周边孔隙水压力,必要时注浆堵漏。
  • 邻近地铁振动:增设振动传感器,控制爆破振速≤2.5cm/s。
  • 冬季施工:防止冻胀导致支护结构位移(如加热测斜管防冻)。
六、案例流程示例
某地铁深基坑(深度22m)监测全过程:
  • 前期布设48个测斜点、12个轴力计;
  • 开挖至10m时发现单日位移4mm(超黄限),采取坑底堆载反压;
  • 结构封顶后持续监测3个月,累计沉降18mm(符合控制值)。
关键控制要点
  • 全程留痕:所有数据需签字存档,作为工程验收依据。
  • 多专业协同:监测方需与结构、岩土工程师实时共享数据。
  • 技术迭代:推荐采用5G传输+BIM模型实现变形可视化预演。
通过全过程精细化管控,可有效将基坑事故率降低至0.1%以下(据中国建筑业协会统计)。

收藏
收藏0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0

帖子259

发布主题
扫码登录
扫码识别 即刻登录

客服电话:010-62978778

客服邮箱:support@anxinjoy.com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地址:北京海淀区金隅嘉华大厦c座10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6000992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