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点应优先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对整体支撑系统起关键作用的杆件上。
每道支撑的内力监测点数量不应少于3个,且各道支撑的监测点在竖向上应保持位置一致。
对于钢支撑,监测截面可布置在支撑长度的三分之一处或支撑的端头,而钢筋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则宜设置在支撑长度的三分之一位置。
传感器在每个监测点截面内的设置数量及布置,需满足不同传感器的测试需求。
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汇处、施工栈桥下方以及地质条件复杂处的立柱上。监测点的数量不应少于立柱总根数的10%,对于逆作法施工的基坑,该比例不宜少于20%,且至少应布置5根立柱的监测点。
锚杆的拉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大且具有代表性的位置,如基坑每边的中部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每层锚杆的拉力监测点数量,宜为其所在层锚杆总数的1~3%,且不应少于3根。同时,每层监测点在竖向上的位置应保持一致,而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则宜设置在锚头附近。
土钉的拉力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均匀布置,特别是在基坑周边的中部和阳角处。监测点的水平间距不应超过30米,且每层监测点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此外,各层监测点在竖向上的位置也宜保持一致,而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则应设置在受力或变形具有代表性的位置。
基坑底部的隆起监测点应满足相关要求。
监测点的布置应遵循纵向或横向剖面原则,这些剖面应设在基坑中央、距坑底边约1/4坑底宽度处,以及其他能够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监测点的数量不应少于2个。若基坑的纵向或横向有多个监测剖面,则剖面间的间距宜控制在20至50米之间,并需在下部位置进行加密。
在同一剖面上,监测点的横向间距宜设定为10至20米,且数量不应少于3个。
当监测点按照土层分布进行布设时,每层土都应至少设置一个监测点,且这些点应位于各层土的中部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