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52监测网

安全监测行业网站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热门文章] 尾矿库监测运营与全生命周期管理:科技赋能与系统治理

[复制链接]
69 0
Chenj8 发表于 2025-4-9 08:37:24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分钟快速注册,登录后可查看、下载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尾矿库作为矿业生产的核心设施,其安全与生态风险管控贯穿从建设到闭库的全生命周期。随着技术进步与政策完善,尾矿库管理正从传统人工监测向智能化、系统化转型。以下从监测运营技术、全周期管理框架、挑战与对策等维度展开分析,结合行业实践与政策要求,探讨如何构建安全高效的尾矿库管理体系。



一、智能监测技术:筑牢安全防线
现代尾矿库监测系统通过多维度数据采集与分析,实现风险预警与动态管控,核心技术包括:
实时传感网络:采用渗压计、测斜仪、位移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坝体位移、渗流水压、浸润线变化等关键指标,并通过无线传输至云平台,支持远程管理。
无人机与遥感技术:结合卫星遥感(如InSAR)和无人机巡检,快速识别坝体裂缝、干滩坡度异常等隐患,弥补复杂地形的监测盲区。
大数据与AI预测:通过机器学习分析历史数据,预测溃坝风险、渗流趋势,优化应急预案。例如,某尾矿库通过集成GNSS位移监测系统,实现多设备数据统一分析,显著提升异常响应速度。
三维建模与数字孪生:利用BIMGIS构建尾矿库数字模型,模拟地震、暴雨等灾害场景,辅助决策。



二、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规划到闭库的闭环
尾矿库管理需覆盖可研建设运行闭库全流程,核心环节包括:
建设期:
选址与设计:综合考虑地质稳定性、水文条件及环境影响,如内蒙古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通过加高扩容设计延长服务年限,同时优化排水设施。
防渗与结构安全:采用中线式废石筑坝、防渗层铺设等技术,确保初期结构稳固。
运行期:
动态监测与维护:定期检查排洪系统、排水井,结合自动化设备实现干滩长度、库水位等参数实时监控。
风险分级管控:根据监测数据划分风险等级,例如甘肃稀土尾矿库通过在线监测系统及时发现渗漏并加固坝体。
闭库期:
生态修复与责任移交:闭库后需实施植被恢复、土壤治理,并移交政府监管。重庆南川区磷石膏尾矿库通过覆膜防渗、截洪沟建设,使水质从劣类提升至类。
长期稳定性监测:持续跟踪闭库后沉降与渗流,避免无主库遗留风险。



三、挑战与对策:破解治理瓶颈
尽管技术与管理手段进步显著,尾矿库仍面临多重挑战:
历史遗留问题:老旧库防渗设施不足、责任主体缺失,如甘肃稀土尾矿库因环保欠账多次被罚,治理周期长达十年。
对策:加大财政支持,推动一库一策治理;探索社会资本参与模式,如南川区引入建材企业消纳磷石膏。
循环利用瓶颈:尾矿渣资源化利用率低,市场接受度不足。
对策:制定税收优惠与产品推广政策,鼓励磷石膏建材等绿色产品应用。
监管能力不足:基层人员短缺,四、五等尾矿库监测覆盖率低。
对策:推广全国尾矿库环境监管一张图,集成在线监测、超标预警等功能,提升信息化水平。



四、未来趋势: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
技术融合:5G传输、区块链技术将保障数据实时性与不可篡改性,提升监管透明度。
政策驱动:强化ESG披露要求,推动企业将尾矿库管理纳入环境责任考核。
生态协同:通过以废治废模式,探索尾矿在建材、土壤修复等领域的综合利用,减少堆存压力。



结语
尾矿库的安全与生态管理是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命题。通过智能化监测技术、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及多方协同治理,可有效防控风险,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未来,需持续推动技术创新、政策完善与产业转型,让尾矿库从隐患源转变为资源库,为绿色矿山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收藏
收藏0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0

帖子57

发布主题
推荐阅读
扫码登录
扫码识别 即刻登录

客服电话:010-62978778

客服邮箱:support@anxinjoy.com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地址:北京海淀区金隅嘉华大厦c座10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6000992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