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52监测网

安全监测行业网站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热门文章] 国家持续推进尾矿库闭库治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复制链接]
15 0
Chenj8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分钟快速注册,登录后可查看、下载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与安全生产要求的不断提升,尾矿库闭库治理成为国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关键议题。国家层面通过政策引导、技术革新和区域协作,持续推进尾矿库闭库治理目标,旨在实现安全风险可控、生态环境改善与资源高效利用的“多赢”格局。以下是当前治理进展与未来方向的深度解析:

一、国家治理目标与政策框架
量化目标与时间节点
根据应急管理部与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的规划,到2025年底,长江、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需完成运行到期、停用超3年及无主尾矿库的闭库治理,实现尾矿库数量下降20%以上。截至2025年,长江经济带已闭库治理142座,黄河流域实施“一库一策”方案,并通过在线监测系统覆盖873座尾矿库。

政策协同与长效机制
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加强长江经济带尾矿库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分阶段推进污染治理:2023年底前补齐治理设施短板,2025年底前建立污染防治长效机制,严控污染物排放。同时,《防范化解尾矿库安全风险工作方案》强化风险管控与在线监测,推动全国6731座尾矿库纳入“包保责任动态管理系统”,落实地方政府监管责任。

二、治理的核心举措
分类施策与重点攻坚

“头顶库”优先治理:针对下游有居民或设施的“头顶库”,山西省计划2024年底前完成5座高风险库的闭库销号5,湖北省通过三维模型与AI技术实现70座尾矿库实时监控。

流域区域重点突破:长江、黄河干流岸线3公里及重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的尾矿库被列为治理重点,需完成安全工程改造。

技术赋能与数智化转型

监测预警全覆盖:国家推动尾矿库在线安全监测系统建设,2022年底前重点区域尾矿库已全部接入国家监测预警平台。湖北省通过省级平台汇聚30亿条数据,利用AI大模型实现风险动态研判与闭环管理。

生态修复技术创新:鞍山冶金设计研究院研发“干滩监测传感装置”专利,提升监测精度与响应速度,推动行业技术升级。

资源化利用与绿色发展
治理方案强调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通过技术创新将尾矿转化为建材、土壤改良剂等产品,降低资源浪费。例如,云南省试点评估中达标企业可纳入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享受非现场监管便利,激励企业主动优化治理。

三、地方实践与经验启示
湖北模式:数智化治理标杆
湖北省通过省级监测预警平台整合矿山数据,结合三维可视模型与物联感知设备,实现风险隐患“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全国提供了数智化治理范例。

云南试点:规范化管理创新
云南省率先开展尾矿库环境管理评估试点,制定量化指标体系,达标企业可减少行政检查频次,通过政策激励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山西攻坚:高风险库清零行动
山西省针对“头顶库”实施倒排工期、责任到人的销号策略,2024年底前完成5座高风险库闭库,为黄河流域治理提供实践经验。

四、未来挑战与展望
尽管治理成效显著,尾矿库闭库仍面临历史欠账多、资金压力大、技术标准不统一等挑战。对此,国家需进一步:

强化跨部门协作,整合生态、应急、矿山等部门资源,形成治理合力;

加大财政与政策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闭库工程与资源化项目;

完善标准体系,推动地方特色治理方案与国家规范衔接,避免“一刀切”。

尾矿库闭库治理不仅是安全与环保的攻坚战,更是推动矿业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通过国家与地方的持续努力,尾矿库治理正从“被动应对”迈向“主动防控”,为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收藏
收藏0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0

帖子57

发布主题
推荐阅读
扫码登录
扫码识别 即刻登录

客服电话:010-62978778

客服邮箱:support@anxinjoy.com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地址:北京海淀区金隅嘉华大厦c座10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6000992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