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52监测网

安全监测行业网站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热门文章] 媒体纵览|太空部署7颗“眼”,卫星遥感监测如何发挥作...

[复制链接]
18 0
张女士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分钟快速注册,登录后可查看、下载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媒体纵览|太空部署7颗“眼”,卫星遥感监测如何发挥作用?(界面新闻)

“卫星遥感监测是现代化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天眼’。在整个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中,卫星遥感手段是极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特别是在大尺度、远距离、非接触的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具有独特显著优势。”2025年3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召开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蒋火华回答界面新闻提问时表示。


蒋火华介绍,近年来特别是“十四五”以来,生态环境部卫星遥感监测能力显著提升,目前已拥有环境和大气两个系列共7颗在轨卫星,初步构建起多星联动的短周期、高覆盖、高分辨率的生态环境卫星遥感监测体系。以卫星、无人机等为代表的遥感手段,已经并将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遥感是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监管的‘第一技术手段’。” 蒋火华说,卫星遥感监测是发现生态破坏问题的“主渠道”,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近年来,我们利用卫星遥感完成了多轮次的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人为活动遥感监测,主动发现了各类违规开发活动,为生态监管提供了宝贵问题线索。我们还通过卫星遥感发现,自2000年以来我国“绿线”已向西移动约300公里,这与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取得的巨大成就高度契合。


遥感也是支撑污染防治攻坚的有力协同手段。蒋火华介绍,在监测支撑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方面,遥感监测与地面监测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协同。他举例说,在长江、黄河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中,为将入河排污口“查清楚”“数明白”,不少地方采用了三级排查模式。其中第一级排查,就是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按照“全覆盖”的要求开展技术排查,分析辨别疑似入河排污口,后续再组织人员对疑似排污口进行现场排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要制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计划。我们也在积极研究卫星等遥感手段在固体废物治理领域的技术应用,确保生态环保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遥感手段就及时跟进服务到哪里。” 蒋火华说。


此外,蒋火华表示,遥感是服务“双碳”战略的高效监测手段。生态环境部利用大气环境监测卫星、高光谱观测卫星和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等3颗国产环境监测卫星,加快探索“双碳”监测的中国方法和中国产品。目前,已开展温室气体年度遥感监测,能够及时、准确发现国内外重点区域甲烷异常排放点位。


“遥感应用潜力无限。当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在卫星遥感监测方面还有很多短板弱项,距离高时间、高空间、高浓度分辨率的目标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蒋火华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全面提升卫星遥感监测能力,进一步发挥好遥感技术的独特优势,积极探索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联动应用,让卫星遥感的“天眼”越来越清晰,视野越来越宏大,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更大遥感贡献。


来源 | 界面新闻


记者| 张倩楠


编辑 | 李夏菁



收藏
收藏0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1

帖子741

发布主题
推荐阅读
扫码登录
扫码识别 即刻登录

客服电话:010-62978778

客服邮箱:support@anxinjoy.com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地址:北京海淀区金隅嘉华大厦c座10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6000992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