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52监测网

安全监测行业网站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技术经验分享] 城市风灾与行人风环境简析

[复制链接]
24 0
黑暗中漫舞 发表于 前天 08:41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分钟快速注册,登录后可查看、下载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城市风灾与行人风环境是城市安全与舒适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灾害防治等多个领域。以下是简要分析:

一、城市风灾影响分析
城市风灾主要指强风(如台风、龙卷风、飑线等)对城市建筑、基础设施及人员造成的灾害。

风灾对城市的影响

建筑结构损坏:强风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幕墙脱落等。
城市运行中断:树木倒伏、广告牌坠落可能阻断交通,甚至引发次生灾害。
人员伤亡:强风可能导致行人受伤或被吹倒。
风灾风险诊断

风速分析:结合历史风灾数据和气象预报,评估城市区域的风速分布。
建筑抗风能力评估:检查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是否符合抗风标准。
城市地形影响:分析地形(如峡谷效应)对风速的放大作用。
韧性提升策略

建筑加固:提高建筑物的抗风能力,如加强结构连接、使用抗风材料。
城市绿化优化:通过植树造林、设置防风林带等措施降低风速。
应急预案:制定强风预警机制,加强应急响应能力。
二、行人风环境分析
行人风环境是指城市中行人感受到的风速和舒适度,直接影响城市空间的宜居性。

行人风环境的影响因素

街道布局:狭窄街道可能形成“风道效应”,导致风速显著增加。
建筑高度:高密度、高楼层的建筑群会改变风流方向,增加地面风速。
行人行为:风速过高可能导致行人行走困难,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行人风环境诊断

风速测量:通过实地测量或数值模拟(如CFD技术)评估街道风速分布。
舒适性评估:根据风速对人体的影响,判断行人是否感到舒适或不适。
行人风环境改善策略

优化街道设计:通过调整街道宽度、设置绿化带或遮风设施降低风速。
建筑形态优化:避免单一高耸建筑群,采用错落有致的建筑布局减少风流集中。
增设遮风设施:如风雨棚、绿化墙等,为行人提供遮风挡雨的场所。
三、城市风灾与行人风环境的综合应对
城市规划层面

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风环境因素,避免形成强风通道或危险区域。
结合海绵城市理念,提升城市对极端天气的适应能力。
技术支持层面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如CFD)分析城市风环境,为设计和改造提供依据。
建立风灾预警系统,实时监测风速并发布预警信息。
公众参与层面

加强公众对风灾风险的认知,普及防灾知识。
鼓励社区参与城市风环境的改善,如植树造林、街道改造等。
结语
城市风灾与行人风环境是城市安全与舒适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诊断方法和有效的应对措施,可以显著降低风灾风险,提升行人舒适度,从而建设更加安全、宜居的城市环境。

收藏
收藏0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0

帖子337

发布主题
推荐阅读
扫码登录
扫码识别 即刻登录

客服电话:010-62978778

客服邮箱:support@anxinjoy.com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地址:北京海淀区金隅嘉华大厦c座10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6000992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