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52监测网

安全监测行业网站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地灾监测] 突破“天基”监测瓶颈,“女娲星座”支撑2025年洪涝灾害...

[复制链接]
319 0
张女士 发表于 2025-7-14 09:26:40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分钟快速注册,登录后可查看、下载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张女士 于 2025-7-14 09:40 编辑

突破“天基”监测瓶颈,“女娲星座”支撑2025年洪涝灾害应急监测

2025年2月,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在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年我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多发强发态势,必须加快补齐补强水旱灾害防御体系短板弱项。7月1日起,我国全面进入主汛期,防汛形势日益严峻,多地发生洪水灾害,防洪应急监测体系面临挑战。

面对严峻形势,水利行业正将目光投向苍穹——以航天宏图为代表的中国商业航天企业,通过自主构建的“女娲星座”雷达卫星,突破汛期监测卫星数量不足的瓶颈,实现全天时、全天候洪涝灾害应急监测,将为2025年全国水利防汛提供关键的“天基”支持。

“天基”平台

十二星组网支撑全国水利监测能力

针对全国各大流域和各行政区汛期极端天气下的应急监测需求,航天宏图依托水利遥感技术构筑强大的“天基”监测能力,实现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率、高重访周期的洪涝灾害应急监测支撑。

“女娲星座”规划:国内规模最大商业雷达遥感星座

航天宏图“女娲星座”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商业雷达遥感星座,规划发射114颗遥感卫星(68颗雷达卫星和46颗光学卫星),将实现全球分钟级重访、全国天级覆盖、全球周级覆盖,兼具物联网通信、导航定位增强、载荷托管等“通导遥”一体化服务能力,推动我国对地观测能力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女娲星座”打造国内规模最大的雷达遥感星座

十二星组网:全国在轨雷达卫星重访周期最快

2024年12月17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的“宏图二号”PIESAT-2 09~12卫星群,标志着航天宏图“女娲星座”建设迈入新阶段。这12颗X波段雷达遥感卫星共同组网编队,构筑起我国规模最大的商业雷达遥感星座。截至目前,该星座平均重访时间小于5.6小时,分辨率优于1米,可为洪涝灾害监测、突发涉水事件、水利工程安全监测、水资源管理等业务提供全天时全天候的监测服务。

数据链路优化:提升汛情监测更快应急能力

航天宏图“女娲星座”致力于深入解决行业痛点,特别是汛期多云多雨和黑夜的条件下,及时获取受灾地区的地形、地貌、水体分布淹没范围等信息。为提升汛期应急监测响应时效,航天宏图在卫星任务上传、运行编排、数据下传和传输等各环节关键堵点下功夫,已初步完成了客户应急监测卫星数据任务下达和移动式卫星数据下传等能力的测试,将在汛情遥感数据获取等方面实现突破,全面提升汛期应急监测能力。

支撑平台

PIE-Hydr水文水动力云计算平台赋能防汛决策

针对防汛“天基”应急监测中数据处理、分析及决策支持的全链条需求,航天宏图在已构建的水利遥感SaaS平台基础上,升级打造PIE-Hydr水文水动力云计算平台3.0,形成覆盖水利遥感防汛的国产化技术矩阵。该平台实现光学、雷达等多源遥感数据的自动化预处理、标准化治理与批量化处理,支持高精度水文水动力模拟计算,并可按需生成水利专题图件及分析报告,为水利防汛决策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

多用户覆盖:构建水利专业化一站式服务体系

平台面向水利行业设计院、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及个人用户,提供从水利基础数据处理到水文水动力模型计算的全链条数值产品服务,涵盖规划设计、分析评价、预测预报等核心业务场景。作为全国首批集成水利基础数据管理、水文水动力模型计算及模型创建功能的专业化一站式服务平台,其填补了国内水利在线专业化服务的技术空白,实现了水利业务全流程的云端协同。

多源数据共享:构建水利计算分析基础数据库

平台整合全国68大水系水文地质数据、行政区划数据、地形地貌数据、卫星遥感影像数据、高精度地形、植被覆盖及土壤质地等基础数据集,形成标准化水利数据共享体系。基于该数据库,可实现全国尺度水循环过程的面雨量分析、蒸发量反演、径流及水资源评估、土壤湿度监测等水文水动力计算,支持多模型多算法的交叉验证与融合应用,为水利决策提供数据基准。
模型工具化集成:打造水文水动力计算工具集

围绕水资源时空分布规律及演变态势,平台将陆地水循环过程分解为降水、蒸散发、产流、汇流、土壤流、河道流等关键环节,纳入水库、闸坝、海绵设施等水调控工程的影响机制,基于经典物理公式与经验算法构建系统化模拟工具集。用户可通过云端完成数据管理、可视化分析、计算建模、流程编排及存储等操作,通过参数化界面配置即可实现模型服务发布,为水利防汛提供精准专题信息支持。

集成水利专业模型,水文水动力云计算服务自动生成专题信息

智能一键化处理:提升防汛关键信息提取效率

平台集成DeepSeek等主流深度学习框架、PIE系列遥感专题分析模块及深度机器学习算法,实现汛期关键信息的智能化提取与高效分析。其具备水体、建筑物等要素的一键智能识别能力,支持土地利用分类信息自动提取与动态变化检测,可快速生成防洪内涝灾损评估及影响分析报告,显著提升防汛决策支持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

依托“女娲星座”12颗雷达卫星,融合多源遥感数据处理和水利遥感SaaS服务能力、应急监测能力,可支撑水旱灾害防御等多类场景监管,保障江河湖库整体安全。从初露锋芒到多场景应急监测,“女娲星座”在2025年应急防汛监测工作中,已发挥重要作用。

“宏图一号”:2024年全国多地防汛应急监测初露锋芒

2024年汛期,“宏图一号”在全国累计开展应急监测300余次,交付数据达6000余景,覆盖范围涵盖北京、上海、辽宁、湖南等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全国汛期多项应急监测任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与保障,首次展现了其在防汛应急监测领域的应用价值。

“宏图二号”:2025年全国各地防汛应急监测应接不暇

2025年刚进入主汛期,“宏图二号”已在全国累计开展应急监测40余次,截至目前已交付数据近千景。在凌汛监测方面,监测范围覆盖凌汛最为严重的黄河上游和中游地区,包括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和山西等省所辖的黄河河段;在堰塞湖灾害防御监测方面,已对10个以上可能因滑坡、泥石流、地震等灾害引发堰塞湖的区域进行监测,其中实际有效监测到丁青山体滑坡所引起的堰塞湖等情况;在主汛期极端气象洪水灾害防御监测方面,正在每天为全国汛期多类型应急监测任务提供支持与保障,在拓展其防汛应急监测中的应用场景同时,不断挖掘汛情监测的深度分析和决策辅助能力。

丁青堰塞湖:首次实现次生灾害堰塞湖应急监测

2025年6月1日21时30分,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丁青县木塔乡虫草采挖点因持续性降雨引发山体滑坡,进而诱发堰塞湖这一次生灾害。6月3日,公司接到应急监测任务后,迅速调度“女娲星座”SAR卫星系统启动夜间应急观测机制。依托该星座全天时、全天候的微波成像能力,于6月4日及5日凌晨4时成功获取滑坡区域高分辨率雷达影像。

2025年6月4日4时,“女娲星座”支持堰塞应急监测

数据解译结果显示,丁青山体滑坡区形成的堰塞湖水域面积达1.88公顷,空间定位精度误差满足要求。6月5日现场地面验证数据与卫星监测结果高度吻合,展现了SAR卫星在复杂地形及夜间条件下对突发性地质灾害衍生水体的精准识别能力。此次应急响应从任务下达至结果输出用时短,充分体现“女娲星座”在高原艰险地区灾害监测中的技术优势。

洪涝灾害监测:实现广东茂名暴雨洪涝灾害监测与受灾分析

2025年6月14日,第1号台风“蝴蝶”在广东省雷州市西部沿海登陆,受其外围环流影响,6月16-17日茂名市遭遇强降雨过程,引发城镇大面积洪水及内涝灾害。6月18日,“女娲星座”针对灾情核心区启动应急成像预案,利用X波段SAR数据对岭门镇洪水淹没及内涝区域进行高精度、高重访监测。

2025年6月主汛期,“女娲星座”支持多地水旱灾害应急监测

通过将监测影像与灾前土地利用分类数据进行空间叠加分析,成功量化出耕地、城镇建设用地、林地等不同地类的受淹面积及空间分布特征,为灾情评估提供了标准化数据支撑。该次监测实现了灾害影响范围的定量化提取,其空间分辨率达亚米级,地类淹没识别准确率超92%,充分验证了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在洪涝灾害损失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西藏吉隆口岸山洪灾害:实现山洪泥石流成因精准溯源

2025年7月8日5时46分,西藏吉隆东林藏布河流域发生突发性洪水灾害,据初步统计,灾害已造成我国一侧11人失联,尼泊尔一侧6名中方施工人员失联。接到水利部应急调度指令后,航天宏图迅速启动 “女娲星座” 应急响应机制,调度包含 “水利一号” 在内的多颗卫星,于7月8日至10日对受灾区域及上游流域完成7轨共计50余景的高分辨率影像采集。

2025年7月8日-10日,“女娲星座”支持吉隆口岸山洪灾害应急监测

依托 SAR 卫星独特的穿云透雾成像能力,针对流域内潜在的冰湖溃决、山体滑坡等灾情诱因开展重点研判。通过构建灾前与灾中多源卫星遥感数据的时空对比分析模型,于8日当天即实现山洪源头的初步锁定,为水利部专家会商提供了关键的空间信息支撑。此次应急监测验证了多源卫星协同观测在跨境流域突发性水文灾害成因溯源中的技术可行性,其从任务响应至结果输出的全流程时效较过去有明显提升,彰显了 “女娲星座” 在复杂高原跨境流域灾害应急中的技术突破。

一体化平台

“天空地水工”一体化防汛监测铸造新范式

航天宏图凭借“女娲星座”“天基”监测网络、PIE-Hydr水文水动力云计算平台等核心技术优势,集合地面雨水工情等的数据采集分析与集成能力,构建起“天空地水工”一体化防汛监测体系,开创了水利应急监测的全新技术范式。该体系以“天基”SAR卫星星座为核心感知层,通过12颗在轨雷达卫星实现全域、全天时、全天候的汛情动态捕捉,覆盖全国,为一体化监测提供高分辨率、高时效的基础数据支撑;以空基无人机遥感系统为补充,实现对重点区域的精细化观测,与“天基”数据形成尺度互补;以“地基”和“水基”的水文站、雨量站等传感器网络为节点,获取定点、连续的水文要素数据,夯实监测数据的地面基准;以水利工程设施监测系统为延伸,实时掌握堤坝、水库等工程的运行状态;最终通过PIE-Hydr水文水动力云计算平台3.0实现多源数据的融合处理、水文水动力模拟及智能分析,形成“感知-传输-处理-分析-决策”完整闭环。

结语

慧眼识图,迅捷监测全国汛情

“女娲星座”以其复杂天气的精准感知与迅捷高效的全国汛情监测能力,构建起水利监测的全新技术范式。航天宏图依托“女娲星座”强大的卫星遥感数据获取能力、PIE-Hydr水文水动力云计算及其水利遥感SaaS服务能力,整合水利“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可在汛期和非汛期为全国各大区域和流域提供高精度、全天时、全天候的多源异构观测数据,实现对洪水发生、演进过程的全域动态捕捉,以及灾害损失的客观量化评估。在极端天气引发的水旱灾害事件中,能为应急监测、防洪决策、灾情分析及灾损统计等关键环节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与技术赋能。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SAR卫星星座,“女娲星座”正推动水利汛情应急监测与管理决策迈入“全天时监测、小时级分析”的新纪元,为我国水利遥感应急监测服务体系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全面支撑。


收藏
收藏0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1

帖子820

发布主题
扫码登录
扫码识别 即刻登录

客服电话:010-62978778

客服邮箱:support@anxinjoy.com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地址:北京海淀区金隅嘉华大厦c座10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6000992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