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52监测网

安全监测行业网站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其他] 加速向新|智造脊梁,绿色引擎:长沙锚定创新研发新地标

[复制链接]
93 0
脏脏羊 发表于 2025-8-7 08:38:54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分钟快速注册,登录后可查看、下载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来源:央视网  |  2025-08-06


央视网消息 (记者 孙帆)“湖南人最大的优点,就是敢为人先的意识,快人一等的谋划能力。”中国电建中南院副总工、科技信息部主任熊文清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这句话,恰是长沙冲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精神内核的生动注脚。

自2023年湖南省提出“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以来,一批代表国家尖端实力的科研平台与制造企业,以智能化转型与绿色发展为双轮,驱动这座“工程机械之都”向全球创新策源地加速跃升。一项项成就的背后,是长沙从“制造”向“智造”的跨越。

智能为翼:大国重器的攻坚克难

走进铁建重工长沙第二产业园,数字化指挥中心大屏实时跳动着1000公里外的数据——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施工现场,“江海号”盾构机刚刚突破千米掘进大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台国产最大直径的“钢铁巨龙”,搭载了铁建重工自主研发的第四代同步双液注浆技术。该技术能够解决盾构同步双液注浆施工过程中所需浆液制备的流程繁琐、速度慢(效率低)、耗时长以及制得的浆液搅拌混合不充分、造成浆液性能不达标等问题。与以往技术相比,它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操作安全方便、综合成本低等诸多优势。

此外,通过一系列智能化装备系统的加持,“江海号”这一5000吨的庞然大物成功实现了“可测、可视、可修、可换”的全程智能管控。

“地底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万一前面藏着大石头、软泥巴或者水囊,盾构机撞上去就麻烦了。超前地质预报系统(HSP)可以理解为盾构机的‘透视眼’。它的水平声波方法原理有点像敲山问路。盾构机一边往前钻,它就一边往前发射声波,声波碰到不同的物质反射回来的信号不一样。系统分析这些信号,就能‘看清’前面几十米的地质情况。”铁建重工掘进机研究设计院工程师王朝晖介绍。

王朝晖接着解释,“想象一下,挖隧道理论上该挖掉多少土石方,电脑是知道的。智能开挖管理系统就像给盾构机装了台‘电子秤’,实时称量实际挖出来多少。电脑一对比理论值和实际值,马上就能发现挖少了或者挖多了,提醒工人调整。”

除了“透视眼”“电子秤”,还有挖掘过程中起导向作用的智能导向系统、监测盾构机尾部管片拼装后关键参数的盾尾间隙自动测量系统、关注已成型隧道的质量稳定性的管片上浮监测系统,这些智能化系统全程协同工作,共同支撑着这台超级装备的高效、精准与安全掘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智能化基因同样深植于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河智能”)的车间。在5G无人矿卡应急接管平台上,工程师正通过数字孪生系统调试新款无人驾驶矿卡。

“通过这套系统我们可以把驾驶员从危险恶劣的工作环境转移到安全舒适的办公室,这是遥控作业其中的一个意义。”山河智能通信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所长钱康介绍,不仅如此,当无人作业的设备遇到紧急情况需要人工介入时,操作手可以通过这套系统进行接管,同时还可以分时段控制多台设备,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

“行业领先双系统、公司最大的150吨级挖掘机SWE1650F已投入使用,实现了‘油耗降低15%’的行业突破。”山河智能副总经理、技术中心主任朱建新介绍,近两年,山河智能加大创新投入,研发出195项创新成果:从10项入选省级绿色低碳目录的技术,到国际领先的深井套管钻机,再到SWDM1280旋挖钻机正冲刺世界最大旋挖钻机,一条绿色“智造”链条已然成型。

向绿向新:“深蓝”与“深地”的破局变革

当装备制造向“智”攀升,能源革命则在“深蓝”与“深地”展开破局。

在海南万宁海域,由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南院”)主导的我国首个百万千瓦级漂浮式风电场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中南院副总工、科技信息部主任熊文清介绍,“中南院最早是做水能源起家的,为了配合国家能源需求的战略方向,开始逐步扩大风能、太阳能方面的开发。但是我们会不断自我叩问,‘下一步的主战场在哪里?’通过对资源的普查,我们认为未来的主战场一定是在海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支撑中南院从“陆地”向“深蓝”战略转型的,是耗资近3亿元打造的“中南院520号”——目前国内综合性能最先进的75米级水深数智化勘测试验科研平台。

“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作为工程技术服务单位,只提供传统工程的话是没有生命力的。”熊文清说。“中南院520号”集测量、物探、海洋环境调查、海上钻探、原位测试及高级土工试验于一体,数智化水平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中南院产业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张侃侃展示平台模型时介绍:“平台的北斗定位精度达到了厘米级,AI算法能够实时分析海底岩层数据,整个平台运作效率提升了50%。”该平台不仅有力推动了我国深远海风电开发,更将全面引领中南院实现从“陆地”到“深蓝”的绿色能源服务战略转型。

在大地深处,绿色变革同样澎湃。岳阳龙泉山地下200

米处,中南院建造的国家首座300MW人工洞室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即将开工。“这个项目是利用人工新建洞室储存高压空气,在用电低谷压缩、高峰释放,让一度电的存储成本降低30%。”张侃侃说。

这项“深地技术”还延伸至地下水封储油库领域,形成涵盖储氢、储油的成套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中南院将依托国家未来产业启航计划,开展跨领域地下水封石油储库核心技术攻坚,形成地下洞室储油、储氢关键技术体系,建设首座大型国家石油储备地下水封洞库工程,引领我国地下储库技术发展。

协同生态: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创新”

顶级研发中心的竞争力,更在于其能否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

在长沙人工智能创新中心,200P的澎湃算力如同水电般源源不断地供给全市企业。

长沙软件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劲舟介绍,“曙光模块核心系统采用的浸没式液冷技术,使我们的PUE值(用电效率)仅为1.04,能耗节省超过30%,达到了全国顶尖水平。算力峰值使用率已超过50%。”

从自主研发到带动全市产业创新成果转化,中心已成功孵化8个创新AI模型,为长沙80余家企业提供算力服务。

在2025年初,基于昇腾算力部署的deepseek政务知识库应用,该中心就成功构建了“AI公务员”,显著提升了政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此外,依托200P算力与模型开发服务平台,中心可为长沙培养大模型人才,为长沙研发中心城市的打造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从打牢底层算力基础到人才培养,再到科研成果转化,长沙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已然形成了一条系统的生态链。

强大的底层能力和开放的生态,正加速推动前沿AI技术从实验室向千行百业渗透。

“我们聚焦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前沿,目标是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湘江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刘国权自豪地看着正挥舞机械手臂的“湘江智伴”机器人,看似简单的动作,其背后是多项核心算法的协同运作。

这些凝结着尖端智慧的算法成果,正走出科研论文和实验室的“象牙塔”,转变为切实提升生产力的核心关键。

在天一智能的焊接作业产线中,搭载“湘江智能焊接大模型”的机械臂,可依据钢材材质、厚度自动生成焊接参数,将焊接效率提升40%,最终使得产品合格率提高15%。  

此外,湘江实验室已与华为、百度、京东、宇树科技、湖南钢铁集团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算法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生态,推动着人工智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一线,形成从技术研发到规模化应用的产业闭环。

从“毫米级盾构”到“深蓝平台”,从澎湃的“算力网络”再到人工智能的产业落地,长沙的研发版图日益清晰。“研产在湘,服务全球”,揭示着长沙的雄心:当智能装备与绿色技术在此深度融合,一座辐射全球的研发中心城市,正从蓝图走向现实。



编辑:徐偲 责任编辑:张晓琳
(本来来源于央视新闻网,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联系删)




收藏
收藏0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0

帖子259

发布主题
扫码登录
扫码识别 即刻登录

客服电话:010-62978778

客服邮箱:support@anxinjoy.com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地址:北京海淀区金隅嘉华大厦c座10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6000992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