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溃坝风险如何被精准预测,一场“人造泥石流”的灾难又如何被科技化解于无形 在矿业领域,尾矿库被称为“头上的悬湖”,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据统计,我国现有尾矿库4000余座,其中“头顶库”(下游有居民或重要设施的尾矿库)500余座,三等以上尾矿库900余座。 面对如此庞大的数量和极高的风险,中国通过科技创新,构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尾矿库风险预警体系,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转变。 一、风险预警“中国方案”的架构 1. 多层次监测网络 尾矿库风险预警“中国方案”首先体现在其立体化、多层次的监测网络上。这一网络由多种监测手段构成: 省级三维可视化平台:如广东省的“天眼地眼”系统,在三维GIS平台上汇聚全省尾矿库各类安全数据,实现全省尾矿库三维可视化。 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感知网:采集尾矿库风险关键指标监测和视频监控数据,及时发现隐患险情。 多源数据融合:汇聚尾矿库基础数据、实时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地震数据、遥感数据和重大隐患智能识别及态势判别数据等多维度数据。 2. 统一的数据标准与平台 国家层面制定了尾矿库数据传输标准,提出一种多源异构系统数据融合方法,并建立尾矿库数据交换平台、数据采集系统。 这一平台实现了尾矿库基础数据、动态监测数据和视频等零散数据统一接入省级平台并向国家层面传输,形成尾矿库监测预警系统 “一盘棋” 。 二、风险评估与预警关键技术 1.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尾矿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基于安全科学理论和引发尾矿库风险的主要因素,在对影响尾矿库安全的风险因素进行归类、整理、分析和提炼的基础上构建。 这套体系围绕相关风险指标,明确指标的构成、量化方法与评价模式,形成安全风险指标评价体系,对尾矿库和区域安全生产风险实现动态评级。 2. 预警模型与研判机制 综合全省尾矿库宏观预警、区域预警、个体预警指标体系和预警模型,实现尾矿库风险精准预警。 系统根据尾矿库企业固有风险、气象、地质灾害、重复报警次数、最大报警持续时间等指标综合确定风险预警等级,并根据预警等级分级推送预警信息。 三、预警响应与应急处置机制 1. 分级响应与闭环管理 当预警信息发出后,系统通过多渠道、分级预警机制的方式进行消息推送。 安徽省的创新实践中,明确了风险分级处置要求:对未及时组织处置隐患的,设区的市级应急管理局要组织进行现场核查,按照救援预案要求排除隐患。 这种机制确保了预警、处置、反馈的闭环管理,坚决杜绝置之不理、无视报警、无所作为等行为。 2. 应急指挥与救援系统 尾矿库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救援指挥防控体系的建立,提升了事故应急指挥救援智能决策水平。 广东的“天眼地眼”系统接入人口热力图,实现溃坝时下游敏感目标智能识别,自动规划最佳的抢修、疏散及救援路线,建立企业值班值守视频调度系统,实现基于GIS的数据展示及应急调度指挥。 四、“中国方案”的实施成效 1. 监测能力大幅提升 尾矿库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关键技术落地应用后,数据平均在线率由原来的50%上升到95%以上,报警消警率由原来的70%上升到100%,平均消警时长由原来24小时降低到1小时内。 2. 成功预警案例 在实战中,这套系统已经证明了其价值。广东“天眼地眼”系统在2020年“龙舟水”期间,累计调度和研判了100余次尾矿库风险,准确预报了20余次险情。 其中,在6月8日16:21系统监测到玉水硫铜矿库水位黄色预警,预计2小时后将超警戒水位,系统通过短信和APP提前通知企业尾矿库提前泄洪,腾出调洪库容,确保了尾矿库安全。 五、未来展望 根据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的要求,2025年底前,所有正常生产建设的尾矿库将全部按要求建成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并联网上传至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平台。 未来的尾矿库风险预警“中国方案”将更加完善,实现全国矿山安全风险监测“一张网”,加强矿山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警预报能力建设。 结语 尾矿库风险预警的“中国方案”整合了数据采集、风险评估、预警发布、应急处置等多个环节,形成了完整的风险管理链条。 这套方案不仅在国内取得了显著成效,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尾矿库宏观预警技术及预警体系建设方面更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它为全球尾矿库安全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