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52监测网

安全监测行业网站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技术&资料] 明挖施工基坑监测技术:原理、方法与工程应用解析

[复制链接]
28 0
脏脏羊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分钟快速注册,登录后可查看、下载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随着**城市化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推进,地下空间的开发日益频繁,而**基坑工程**作为地下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成败。在各类施工方法中,**明挖法**因其施工工艺成熟、适用范围广而被广泛采用,但同时也伴随着较大的地质风险和施工安全隐患。

为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明挖施工基坑监测技术**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保障施工安全、提升工程质量的关键技术手段。本文将从**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其对施工安全与质量保障的作用。

一、明挖施工基坑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1. 监测目的
- **确保施工安全**:通过实时监测基坑变形、支撑系统受力、地下水位等关键参数,预防坍塌、滑移等地质灾害。
- **指导施工方案调整**:提供动态数据支持,及时优化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工序。
- **评估结构稳定性**:分析围岩与支护体系的相互作用,预测潜在风险。
- **满足法规与标准要求**: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建筑安全规范(如《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

2. 监测对象
- 基坑周边地表沉降
- 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测斜)
- 支撑轴力变化
- 地下水位变化
- 周边建筑物沉降与倾斜
- 土压力与孔隙水压力

二、明挖施工基坑监测的主要方法与技术手段

根据监测内容的不同,常用的监测技术可分为以下几类:

| 监测项目 | 技术手段 | 设备/仪器 | 数据采集方式 |
|----------|----------|------------|----------------|
| 地表沉降 | 沉降观测 | 精密水准仪、全站仪 | 定点定期测量 |
| 支护结构水平位移 | 测斜监测 | 测斜仪 | 预埋测斜管 |
| 支撑轴力 | 轴力监测 | 轴力计、液压传感器 | 实时在线监测 |
| 地下水位 | 水位监测 | 水位计、自动记录仪 | 孔内水位测量 |
| 建筑物沉降与倾斜 | 结构变形监测 | GNSS、激光扫描、倾角传感器 | 远程自动化采集 |
| 土压力与孔隙水压力 | 压力监测 | 土压力计、孔压计 | 埋设式传感器 |

> **注:** 随着物联网(IoT)、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开始采用**智能化监测系统**,实现数据自动采集、远程传输与智能预警。

---

三、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某城市地铁车站明挖基坑工程

- **工程概况**:基坑长300米,宽25米,最大开挖深度18米,位于城市繁华地段,周边有多栋高层建筑。
- **地质条件**:软土层较厚,地下水丰富,存在较大渗流风险。
- **支护形式**:地下连续墙+内支撑体系。

监测实施要点

1. **布置监测点**:
   - 地表沉降监测点沿基坑周边每10米布设;
   - 测斜管预埋于地下连续墙内部;
   - 轴力计安装于各层钢支撑节点;
   - 地下水位监测井布置于基坑内外侧。

2. **监测频率**:
   - 初始阶段每日一次;
   - 开挖高峰期加密至每半天一次;
   - 稳定后逐步降低频率。

3. **数据分析与预警机制**:
   - 采用BIM+GIS平台整合监测数据;
   - 设置三级预警阈值(黄色、橙色、红色),触发不同级别的应急响应措施;
   - AI算法辅助趋势预测,提前识别异常波动。

应用效果:

- 成功预警一次因降水导致的局部支护结构位移超限;
- 及时调整支护参数,避免了后续更大范围的地层变形;
- 工程整体沉降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周边建筑物未出现结构性损伤;
- 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工期约7天。

四、明挖施工基坑监测技术的优势与发展趋势

优势总结

- **实时性**:可全天候、不间断获取现场数据;
- **准确性**:高精度仪器配合专业软件分析,提高数据可信度;
- **智能性**:结合AI与大数据分析,实现智能预警与决策支持;
- **可视化**:通过数字孪生、三维建模等方式直观展示监测成果;
- **安全性**:显著降低人工巡检风险,提升安全管理效率。

发展趋势:

1. **多源数据融合**:整合GNSS、InSAR、无人机航拍等多源数据,构建全方位感知网络。
2. **智能预警系统**:基于机器学习的异常检测模型,实现“事前预警”而非“事后处理”。
3. **云平台管理**:建设统一的云端监测平台,实现多方协同管理。
4. **绿色安全导向**:结合环保理念,推动低能耗、可重复使用的监测设备普及。


明挖施工基坑监测技术不仅是保障基坑工程安全的重要手段,更是现代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随着监测设备的智能化、数据处理的高效化以及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未来的基坑监测将更加精准、高效、智能。

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持续提升基坑监测的科学性与实用性,为打造更安全、更可靠的地下空间工程贡献力量。


如需获取更多关于**基坑监测系统搭建、监测点布置图示例、监测数据处理流程图**等内容,欢迎留言或私信交流!

收藏
收藏0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0

帖子74

发布主题
扫码登录
扫码识别 即刻登录

客服电话:010-62978778

客服邮箱:support@anxinjoy.com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地址:北京海淀区金隅嘉华大厦c座10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6000992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