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illau Viaduct: Ten Years of Structural Monitoring》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法国米洛高架桥的结构监测情况,具体内容如下: - 高架桥介绍:米洛高架桥是一座多跨斜拉桥,全长2460米,桥塔高343米,桥面宽27.75米。其桥面为梯形正交异性钢箱梁,桥墩由底部的单箱截面和上部的预应力部分组成,通过球形支座支撑在桥塔上,每个跨度由11对呈半扇形排列的斜拉索支撑。该桥在多跨斜拉桥长度和桥墩高度方面创造了世界纪录。
- 监测项目设计与目标:法国政府在“特许权规范”附录10中确定了高架桥的监测和跟踪目标,包括120年的“有效项目寿命”。监测分为施工、交付和运营三个阶段,各阶段目标不同。施工阶段主要检查结构几何形状和运动;交付阶段记录基线状态;运营阶段进行长期监测,包括与车辆和乘客安全相关的特定参数控制、结构行为检查和老化检查。
- 运营阶段的结构监测
- 监测系统:分为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各有独立的数据采集链和应用程序。
- 测量内容:运营阶段的测量包括交通监测、风速测量、防滑现象检测以及对伸缩缝开度、空气和桥面温度、钢桥面相对湿度、路面表面温度等参数的连续监测;对基础、桥墩、桥面、桥塔、斜拉索的监测;以及对实际高架桥行为与预测进行比较。
- 监测结果:通过监测,确认了高架桥的行为符合详细设计计算,还为“ORTHOPLUS”项目等研究做出了贡献。该项目旨在提升正交异性桥面板及其涂层的力学性能,以优化其整个生命周期。
- 风效应研究:在Nantes CSTB的参与下,对Klaus和Xynthia风暴期间的强风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reisch设计办公室在详细设计阶段进行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基于传感器记录的计算结果相比是安全的。
- 温度效应研究:为了验证Michel Virlogeux关于温度影响的计算假设,在P2 - P3跨度的桥面部分安装了27个温度传感器,从2004年12月下旬高架桥开通之日起进行连续记录。通过对2005年至2011年7年期间记录的分析,准确确定了桥面的理论行为,包括箱梁平均温度的发展、桥面的垂直和横向热梯度值,以及两者之间的统计相关性。还建立了这些值与气象数据之间的相关性。
- 混凝土测试:对从桥墩P2的底部和与底部成直角处钻取的混凝土样本进行测量,以监测桥墩钢筋混凝土的可持续性和老化情况(碳化和氯化物渗透)。测量结果表明,实测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静态杨氏模量等值远大于计算中考虑的值,氧渗透率和氯化物含量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转载自国际桥梁与机构工程协会(IABSE)
附文章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