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52监测网

安全监测行业网站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热门文章] 坑中坑基坑支护设计与监测:关键技术解析与实践经验

[复制链接]
57 0
Chenj8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分钟快速注册,登录后可查看、下载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 坑中坑支护的特点与挑战
坑中坑是指基坑内部存在更深或更复杂的局部开挖区域(如电梯井、承台等),其支护设计与监测需特别关注以下问题:
深度差异大:主基坑与坑中坑的深度差异可能导致支护结构受力不均,易引发局部失稳
水文地质复杂:沿海地区受潮汐影响,水位波动显著,可能引发侧壁压力剧增或涌水塌方
临时性结构风险高:多数支护为临时性设计,安全储备低,需依赖动态监测与快速响应



2. 坑中坑支护设计的关键技术
(1) 支护结构选型
重力式支护:适用于浅层开挖,成本低且止水性能好(如水泥土搅拌墙)
土钉墙与锚索复合支护:通过土钉和预应力锚索增强边坡稳定性,适用于软土地区
桩撑体系:在深大基坑中采用钻孔灌注桩+内支撑结构,有效控制变形(如地铁车站案例)
(2) 设计参数优化
计算深度取值:需综合考虑主坑与坑中坑的叠加效应,避免低估局部荷载
潮汐与水文影响:沿海地区需设置锥型导水管与抽水泵,动态调控水位,防止侧壁压力超限



3. 监测系统的核心要素
(1) 监测内容
变形监测:包括围护墙顶水平位移、深层土体位移(测斜孔监测)及周边建筑物沉降
力学响应监测:轴力传感器实时反馈支护杆件受力,位移传感器捕捉结构形变
地下水位监测:通过水位孔观测水位变化,预警渗流风险
(2) 技术手段
自动化监测设备:如全站仪、测斜仪(精度±0.2mm/15m)、轴力传感器等,实现数据实时采集
信息化平台:整合监测数据,结合阈值预警(如位移速率>5mm/d或累计位移>60mm时触发警报)
(3) 监测频率
开挖阶段每日1次,底板浇筑后延长至3-51次,遇数据异常时加密频次



4. 工程实践中的难点与对策
潮汐环境应对:采用可调节支护系统(如直线推动装置),根据水位变化动态调整支护力
软土地基处理:在淤泥质土层中增设真空深井降水,减少土体孔隙水压力
多传感器协同:通过位移、轴力、水位等多参数联动分析,精准定位风险点



5. 典型案例与经验总结
案例1:沿海深基坑
某沿海工程通过锥型导水管+电力抽水泵组合,成功将潮汐导致的水位波动影响降低40%,结合注浆加固实现二次稳定
案例2:地铁车站坑中坑
采用桩撑体系与信息化监测,将围护结构变形控制在35mm以内,周边建筑沉降未超预警值
经验启示:
动态设计:根据监测数据实时调整支护方案,避免一刀切设计
成本与安全平衡: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优化支护结构(如局部加强代替全面加固),节省造价20%-30%



6. 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化监测:引入AI算法预测变形趋势,实现主动防控
绿色支护技术:推广可回收支护材料(如型钢水泥土搅拌墙),减少资源浪费
结语
坑中坑支护是基坑工程中的隐形战场,其成功依赖于精细化设计、高精度监测与快速响应机制。通过技术创新与经验积累,可显著提升工程安全性与经济性,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城市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收藏
收藏0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0

帖子91

发布主题
扫码登录
扫码识别 即刻登录

客服电话:010-62978778

客服邮箱:support@anxinjoy.com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地址:北京海淀区金隅嘉华大厦c座10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6000992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