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52监测网

安全监测行业网站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热门文章] 三叉岭隧道施工监测数据处理和应用案例

[复制链接]
374 0
上海岩联 发表于 2019-9-30 17:34:39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分钟快速注册,登录后可查看、下载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在建隧道工程中,由于地下工程周围环境的复杂性,设计方案必须通过监控量测进行验证并作出局部调整,对施工参数和施工工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三叉岭隧道为例,论述隧道施工监测的目的、意义、检测内容及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应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隧道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隧道施工中的监控量测是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质量、地面车辆以及沿线建筑和管线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

监测目的大致分为:

(1)掌握监测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地表沉降,地上建筑物沉陷等。

(2)掌握围岩在施工中的动态,控制围岩变形,指导施工作业。

(3)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合理性、准确性,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设计参数的调整提供依据,验证支护结构效果。以便及时确定施工对策和措施,以确保安全地施工。

(4)校核地下工程理论计算结果,为理论解析、数值分析提供计算数据与对比指标;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保证隧道既稳定又经济。通过量测了解该工程条件下所表现、反映出来的

一些地下工程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或工法本身发展提供借鉴、依据和指导作用。

2隧道监测内容

隧道监控量测的工作内容总体上有地层沉降监测、水平位移监测、支护结构变形监测(包括支护体系的沉降、水平位移和挠曲变形)、支护结构的内力监测(包括支撑杆件的轴力监测和围护结构的弯距监测)、地下水土压力和变形的监测(包括土压力监测和孔隙水压力监测、地下水位监测、深层土体位移监测、基坑回弹监测)、建筑物或桥梁的变形监测(沉降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倾斜监测和裂缝监测)、地下管线变形等监测。

3工程实例

3.1工程概况

三叉岭隧道位于既有西宁车站出站,进口端里程为DK192+160,出口端里程为DK197+860,全长5.7公里。隧道在进口端DK192+160-DK193+528段穿行于湟水河阶地地表下,埋深约12~25m;自DK193+528左右进入北山山体,穿行于三叉岭中。

3.2工程环境

三叉岭隧道洞身穿越一低中山山体,地势上隧道进、出口两端低而洞身部位高,地形起伏大,相对高差可达100m以上。该山体脊部高程约2548.7m,进、出口段地面高程多在2260~2300m之间。

3.3隧道围岩分级

根据隧道洞身岩性特点及地下水发育情况对隧道岩体工程地质条件、围岩级别划分见表1。隧道总长5700m,其中Ⅵ级围岩长1330m,占23.33%;Ⅴ级围岩长1840m,占32.28%;Ⅳ级围岩长2530m,占44.39%。

3.4监测项目

(1)地表下沉量测;

(2)拱顶下沉量测;

(3)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的量测;

(4)隧道围岩变形量测、应力~应变量测、初期支护内力、二衬内力等为主、围岩稳定性和支护效果分析为选测项目。

3.5地表下沉监测

西宁隧道浅埋段埋深约20m,隧道开挖宽度约18m,故按《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每个断面埋设约15个点。本次穿越高速公路计划布设2-3个监测断面。但由于其下穿高速公路,而高速公路路基宽度约35m,此范围内不允许埋桩,故只能在路肩及坡脚埋设估测标志。

3.6隧道内必测项目监测

3.6.1隧道拱顶下沉观测

浅埋地段隧道地表下沉量测断面布置宜与洞内水平净空变化和拱顶下沉观测点在同一横断面内,当地表有建筑结构物时,应在结构物周围增设下沉观测点。

观测方法一:采用水准测量求出设在拱部的测量标志相对高程的变化,来确定隧道拱部下沉量;

观测方法二:全站仪配合反光板,通过三角高程的方法测定标志的相对高程变化来确定隧道拱部下沉量。起始读数宜在3-6小时内完成。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注意保护,严防爆破损坏。

3.6.2隧道收敛观测

由于本次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用收敛仪器观测有一定的不便,故采用全站仪配合反光板,通过两次观测结果来进行计算比较。

3.6.3监测点的布置

监测点的布置见图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1双侧壁导坑法测点布置示意图

3.6.4量测断面间距及频率

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和拱顶下沉量测采用相同的量测频率。量测断面间距和量测频率见表1,2。

表1确定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间距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表2拱顶下沉量测及净空变化量测频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注:B表示隧道开挖宽度,d表示天;实际量测频率应根据变形速度和距开挖工作面距离选择较高的量测频率。

4监测数据的处理及应用

以位移—时间曲线为基础,当位移急剧增加,或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时,应加强观测,通知现场施工密切注意支护结构的变化。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进行回归分析,推算最终位移值,并总结出围岩位移变化的动态规律,指导设计和施工。主要从以下方面:判断危险状态、调整开挖作业程序、调整支护参数选择经济合理的最佳支护系统以及判定支护

稳定状态确定防水层、砼衬砌最佳时间。

通过综合分析、评价及时修正设计、调整支护参数,对施工及时提供建议和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由岩联小编整理发布,以供大家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收藏
收藏0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1
反对
反对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13

帖子18

发布主题
关注我们
自动化监测技术交流

客服电话:010-62978778

客服邮箱:support@anxinjoy.com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地址:北京海淀区金隅嘉华大厦c座10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6000992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3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