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我的账户
52监测网

安全监测行业网站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热门文章] 要以创新提升水库大坝安全和生态保护水平

[复制链接]
yhhz 发表于 2019-12-12 08: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分钟快速注册,登录后可查看、下载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52监测网大坝监测版块,关注大坝安全监测领域,包括大坝监测数据处理技术、大坝监测案例分享、大坝监测规范汇总、大坝监测施工记录、大坝检测方法汇总等资源。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水库大坝最多的国家,但是,其中95%以上为土石坝,95%以上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建设的老坝,对水库大坝安全风险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要以创新提升水库大坝安全和生态保护水平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17学术年会暨大坝安全国际研讨会今天在湖南长沙召开。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理事长矫勇在会上指出,水库大坝是我国重要基础设施,调蓄江河、因势利导、善利万物,承担着保障国家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重要功能。我国是世界上水库大坝最多的国家,但是随着我国水库大坝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大坝安全和对河流生态系统影响问题也引起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必须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使水库大坝的建设和运行更加安全,使有坝河流的生态系统焕发出蓬勃生机。
矫勇强调,要更加重视水库大坝安全。目前,我国已拥有水库大坝98000余座,其中95%以上为土石坝,95%以上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建设的老坝。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拥有200米级以上高坝最多的国家,目前世界建成的200米级以上高坝77座,我国20座,占26%;在建的200米级以上高坝19座,我国就12座,占63%。虽然近10年来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但水库大坝数量多,土石坝多,出险的几率就高,对这种安全风险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而且,气候变化和复杂建设条件带来的水库大坝安全风险,以及江河梯级开发产生的流域安全风险都影响着水库大坝的安全。必须认识到高坝大库安全事关国运安危、人民福祉,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容不得半点马虎。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的观念,严谨设计、精心筑坝、安全运行,主动化解各种大坝安全风险,使每一座水库大坝成为人民的放心工程。
矫勇强调,要高度重视水库大坝对江河生态系统的影响。在江河上修坝建库,调蓄江河径流,在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对防洪、供水、发电等需求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对江河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水库大坝梯级开发产生的江河生境碎片化。在这些河段上,水库大坝蓄水改变了河流天然径流过程,改变了泥沙传输过程,河流水温发生较大变化,鱼类回游通道受到阻隔,水生物系统的生存与发展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江河上修坝建库,必然产生供水、发电等经济用水和河道内生态用水的矛盾问题。江河是重要的生态廊道,要更加重视江河生态系统的保护,使水库大坝不仅成为防洪、供水、能源的重要保障,更要成为江河生态廊道的重要载体。坝工建设者不仅要在规划、设计、建设阶段把保护江河生态系统作为重要任务,运行阶段更要把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通过科学调度构建美好江河生态廊道。
矫勇表示,要以创新提升水库大坝安全和生态保护水平。创新使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要通过创新促进筑坝技术发展,更要通过创新保障大坝安全。不仅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解决各类工程难题,在信息化时代还要通过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全面感知筑坝质量和大坝运行工况,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系统分析大坝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不断提升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保障水库大坝安全运行,使水库大坝工程真正经得起历史考验。要通过理念创新和观念转变,尽最大可能减少建坝对江河生态系统的影响,并通过综合措施打造水生物能够适应的新的生境。必须起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从规划、勘测设计、工程建设、运行调度各个阶段,积极探索提升河流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新技术、新方法,使水利水电工程成为生态文明工程,在有坝河流上打造出生态系统能够稳定繁衍发展的新的生境。

文章来源:今天头条
只供参考,侵权者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0

粉丝2

帖子106

发布主题
关注我们
自动化监测技术交流

客服电话:010-62978778

客服邮箱:support@anxinjoy.com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地址:北京海淀区金隅嘉华大厦c座10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6000992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300号